-
1 # 舊夢濫心no1
-
2 # 佳佳的sky
現在路過區醫院,市民會看到一個玻璃幕牆的高層建築,它就是我區首個智慧立體停車庫。車庫管理人員告訴記者,該車庫於1月20日開始試執行,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期間實行免費停放,從試執行到現在,解決了許多市民來醫院就醫時停車難的問題,高峰期停車量達到了百輛以上。一位車主對記者說:“醫院這邊平時車位就少,每次過來停車都比較困難,有了立體停車庫以後方便多了,一分多鐘就能把車停好,大大緩解了停車的壓力。”
工作人員指導使用
相比較於傳統停車場,智慧立體停車庫佔地面積更小,空間利用率高,一層一層像積木一樣壘起來,每輛車子就好像有了自己的小房間,而且車子停在裡面,也能有效避免被其他車輛刮蹭。
市民小連說:“這種立體停車場停車很方便,一開進來就有地方停車,然後取車的速度也很快,一分多鐘就可以,還不會堵,減少了我們停車時間。”其他市民也表示,車位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平常區醫院到步行街這一段停車都挺困難的,智慧立體車庫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停車難和擁堵問題。
據瞭解,立體停車場專案,是2017年區委區政府為民辦實事專案,總投資約1000萬元,佔地359.66平方米,建築面積4473.74平方米,建築主體結構共11層,提供140個車位,預計將於3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同時,我區去年完成南山體育中心東側停車場、香江公園停車場、法制公園停車場等多處停車場的建設,新增了1000個停車位建設。春節前,我區還完成了西關橋停車場,高隍停車場(原長樂影院)、南山路停車場(原執法局停車場)等停車場的建設,有效緩解了停車難問題。
-
3 # 相互直言
隨著汽車數量不斷增加,停車難的問題困擾著許多車主,立體停車場的出現很好的緩解了停車壓力,但是立體停車場的安全隱患也逐漸暴露出來。
立體停車庫事故頻發,部分是因為器械老化、檢修不到位,但更多的是司機沒有遵守車庫的管理,擅自操作導致的。不同型別的立體車庫停車原理不盡相同,一定要注意看停車場的警示牌,遵守車庫規定。
1、根據自己車輛的尺寸找車位
2、與車位保持一個車身左右的垂直距離,注意拐角
3、不要急於一次倒入,有需要可以多挪幾次
4、注意車尾,充分利用車內各種輔助裝置
5、控制好油門,透過限位帶,完全進入車位停穩
6、下車時請收折後視鏡,開後備箱需注意與頂部的距離
7、不建議車頭朝內駛入,有內輪差難度很高
8、樓宇式立體車庫停車技巧
對於立體車庫停車要說有什麼技巧,首先就是要學會判斷車距、利用車內的後視鏡以及各種輔助裝置,膽大心細的同時,切記急不得。
-
4 # 我叫黃根基
不建議車頭入庫,應該選擇倒車入庫
首先,立體停車庫必須是倒著進去的,不可以車頭正著開進去的。
第一個原因是車子前輪是轉向輪,只要車尾進庫了,車頭打打方向就能進去了,如果你正著開進去,有可能車頭進去了,車子的車身別牢了,還沒有辦法調整。另外一個原因是立體車庫是有限位器的,它是按照倒進去的車身車位設計的,如果你車頭進去,車屁股就會長出來一截,車位在上下移動的時候,車屁股有可能就會撞到限位杆,或者被電梯夾成兩截。
那麼倒庫的方法兩種,首先是經典的90°入庫法,車子和右邊的車位距離大概1.5米左右,接著往前開。
假設你要倒第一個車位,你就把後視鏡對準第三個車位的右邊線,然後向右打死方向盤開始倒車,倒的時候要密切注意後輪和車輛兩側的距離,有誤差就調整,直到兩邊距離差不多,車身和車位平行的時候,方向盤回正,慢慢倒入車位。如果遇到坡度要踩油門上去,一定要注意油門的力度,慢慢的加上去,上去了之後馬上剎一腳剎車,避免撞到就可以了。
第二種方法是斜角入庫法。首先貼著車位往前開,當你車子B柱到旁邊車位中間的時候,向左打一圈方向盤,讓車子和車位成45°夾角,然後開始倒車,注意看右後視鏡,調整後輪的位置,直到距離合適,等車身平行後回正方向盤,慢慢倒進去。這個相比之前的傳統入庫方法,不需要特別清晰的點位的,操作空間也比較大,停立體車庫我更推薦這種,我自己也是這麼幹的
-
5 # 丁哥的幸福生活
1、立體車位在相等的地面空間中,所能容納的車子可以說是平面車位的一倍,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商場或者物業停車位不足的弊端。
2、立體車位可以減少車位的佔地面積,能更大程度的利用可用空間。
3、立體車位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例如:日常的維護,因停車不當比平面車位更容易造成車子的損傷。
-
6 # 建偉泊車
立體停車庫是利用空間位置來提高單位面積的存取車容量的,因此具有節省空間、安全性強、配置靈活等優勢。尤其是像在小區,單位,商業住宅樓內單位面積有限的情況下,這時立體車庫就能很好地發揮其優勢,透過合理的規劃佈局,解決周邊的停車難題。
回覆列表
立體車庫特點
1、機械立體停車成本低效益高:
(1)節省佔地面積,充分利用空間。一般情況下,機械式立體車庫的佔地面積約為平面停車場的1/2~1/25,空間利用率比建築自走式停車庫提高75%以上。傳統停車場停50輛車需要空間1650平方米,而採用塔式立體停車庫只需50平方米,也就是說,可以達到每1平方米即停放一輛小車的效
(2)相對造價低。機械式停車裝置每個泊位投資約2萬~8萬元,而建築自走式停車庫每個泊位的造價約為15萬元以上。據一份資料統計顯示,同樣是停50輛車,傳統的停車場需1650平方米的空間,造價約750萬元,而採用塔式立體停車庫卻只需50平方米,其造價只需400萬元(含20萬元土建費),可節約47%的投資。
(3)使用方便、操作簡單、安全可靠、存取快捷。一般一次存(取)車時間不超過120秒。此外,由於存取車、收費等實現全自動化,因而汽車進入車庫後的所有過程均由電腦控制,可減少廢氣排放,有利於環保。

2、便於實現全市機械化立體停車庫一卡通管理
如現在深圳地鐵即將投入使用,公交和地鐵即將實現一卡通管理和收費,如果各公交總站和地鐵口附近的機械化立體停車庫收費也普遍採用“深圳通”刷卡計費,將大大方便停車庫管理。甚至可以做到無人值守。
在房地產進入品牌化競爭的時代,採用機械立體停車方式,不僅可以提高整個小區、主體建築的智慧化程度和樓盤檔次,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費人群。成為樓盤的一個賣點。機械停車庫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均高於其他方式停車裝置,尤其是對於特大城市繁華商業用地,其意義更為顯著。機械停車庫可以較徹底地解決城市繁華路段用地緊缺、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問題;代表著緩解商業繁華路段停車難的發展方向。因此,立體車庫必將迎來一個輝煌的發展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