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而立洞人生5

    分類與比較中的《比較》嗎?如果是,那我來說一說。

    首先要知道比什麼。兩條褲子放一起就是要比長短,兩個人站一起就要比高矮,一個大瓷馬和三個小瓷馬放一起既可以比大小又可以比多少……

    其次要知道怎樣比較。比長短和比高矮可以測量也可以一端對齊看另一端,由於一年級孩子沒有測量的經驗我們一般採用第二種方法。比多少最快捷的方法是數個數,最理想的方法是用“一一對應”。比輕重可以掂一掂,教材用到的是天平,孩子們都有玩蹺蹺板的生活經驗,可以用來對照學習:天平不平衡時,低的就重高的一頭就輕;天平平衡時兩頭一樣重,但往往兩端物品數量不一樣,個數少的物品就重反之就輕;還有兩架天平比較三種物品就要找出最輕和最重的,還有等量兌換等。

    還要知道怎樣表達。我認為低年級就要訓練孩子表達能力,不僅要會做更要會說,說比做更重要。比如小明6歲小紅8歲,孩子要知道是比較大小,孩子會說“小明小”“小紅大”,一年級要訓練孩子用“比”來表達兩者的大小關係,即“小明小”就是“小明比小紅小”、“小紅比小明大”。

    關於做題,就要會讀題目,能理解題意。只要找出關鍵詞就可以做題,但為了防止找錯我需要孩子會讀題目。課上也是跟讀領讀指讀,主要是克服題目中的生字。

    最後還是強調孩子的生活經驗。生活中很多比較的例子,家長們需要引導孩子們去探索發現。比如兩個線團一個一小,就要讓孩子實際地伸直比一比……

  • 2 # 三山江水河

    首先引入大小慨念,使他熟知的東西。如大人小孩,大人大,小孩小。大樹,小樹。大鍋,小鍋。大蘋果,小蘋果。建立大小概念。然後,找一些同類的大小實物讓他判斷。再語言說一些同類大小東西讓他判斷。最後在他腦海裡建立大小概念。這個過程就是由己知到可知,再到未知的過程。

  • 3 # 春風化雨花草香

    一年級數學上冊裡有“比較”這個章節,這單元的內容與生活密切相關。要求孩子們學會比較兩個事物或者多個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長短、輕重。如果說單純的兩個事物比較,孩子們是可以一眼看出來的。

    在實際的學習中,題目總是不會太直白,總是會有些彎彎繞繞,需要理清楚,才能得出答案。比方說,給出已知條件:一隻大鴨子和三個小鴨子重量相等,那麼一隻大鴨子和兩隻小鴨子哪邊重一些呢?一隻大鴨子和四隻小鴨子哪邊更輕一些呢?這個題目對於孩子來說就不太直觀,考察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還有比較高矮的題目,一定要讓孩子細心觀察,所有的事物是不是在一個平面上。

    想讓孩子快速掌握比較這一知識點,除了在於平時生活常識的積累,還要做一些題目,見一些題型,孩子見得題目多了,才能舉一反三。

  • 4 # 一學堂王老師

    怎樣教一年級孩子快速學會數學上冊《比大小》?一年級剛入學,不能求快,比較正是透過各種形式的數及量來使孩子建立誰比誰大,誰比誰小,大多少等這樣的數學語言。知識不是靠灌輸,是靠孩子去結合情景去理解轉化。我是王老師,致力於小學數學的精品問答。目前我的一年級趣味數學專欄也更新至比較這一大章節,數的大小(比大小 )→ 比長短 → 比輕重。這些拓展認知可以更好地,由淺入深地讓孩子去理解“比較”。下列選自專欄內容,供您參考!

    比較

    認識比較的數學符號

    初學比較,兩種方法

    ① 透過數數,轉化為比較數的大小。結合數的順序來學。

    ② 一個一個對應去比較。

    以上,多結合情景匯入,最好是實際操作去學,建立起孩子對於比較的理解和意識。各個孩子接受能力不同,是需要一個轉化過程的。但不能急,拿孩子感興趣的東西,耐心去教。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乾貨知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到痛了,又不甘心放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