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鎮孤客

    提起古代時期的名門望族,不免要提到五姓七望,也可以稱之為五姓七家。即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縣、深縣、饒陽、安國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縣)、范陽盧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帶)、滎陽鄭氏(今河南省)、太原王氏。門閥世族在東漢中葉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就開始活躍在政治舞臺上;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世族取代了秦漢時期世家地主的地位,成為地主階級中占主導地位的階層;隋唐時期,門閥世族的勢力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東漢時期,由於大土地所有制、封建大家族與宗族以及儒學相結合統一體的形成與發展,到東漢章帝的時候,門閥世族的特權已經初見端倪,開始把持壟斷仕途。《後漢書》卷三《章帝紀》載章帝詔曰“每尋前世 舉人貢士,或起圳畝,不繫閥閱。”說明章帝時“舉人貢士”從“閥閱”門第出發的現象已經發生。

    三國、西晉時期是門閥地主及門閥制度初步形成時期。這個時期的官吏選拔之權基本參考曹魏時期陳群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創立之初,選拔官吏、評議人物的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並重。但由於魏晉時充當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參預中正推舉之權,而獲得二品者幾乎全部是門閥世族,故門閥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於是在中正品第過程中,才德標準逐漸被忽視,家世則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唯一的標準,到西晉時終於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僅成為維護和鞏固門閥統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構成門閥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隋唐科舉制度之後,庶族勢力日益增長,士庶合流的傾向越來越明顯。經濟上由於均田制的實施,在土地佔有上世族再無特權可言,政治地位的不穩定又很容易導致世族在經濟上的破落;另外,土地買賣頻繁,鬆弛了宗族血緣紐帶,削弱了農民對地主的人身依附,聚族而居的現象日益減少。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使世家大族的經濟地位不再是相當穩定,有的世族甚至趨於貧困、破產。安史之亂後,士庶合流的傾向進一步發展,又經過唐末農民戰爭的衝擊,到了五代,門閥世族就基本上退出了政治舞臺。

    門閥世族向皇權靠攏,期間湧現出不少有名的文人騷客,治世能人,功勳良將……成為了統治者穩定社會的重要依仗;但門閥又依靠皇權賦予的權利不斷兼併、擴張,最終尾大不掉。

  • 2 # romanticjq

    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答案,各個時期是不一樣的

    首先,這種門閥政治大概在東漢初就開始形成。當時漢光武帝能一統天下最大的助力就是地方豪強(可以參考光武帝開始為何立郭皇后而不立陰麗華以及東漢建國初的檢田的不了了之),這時候門閥士族依靠的是自己的政治,經濟影響(軍隊,政府中有很多地方豪強的親族,地方上有很多土地(免稅))

    其次,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個時期門閥政治正式形成。其中標誌性事件就是曹丕設立的九品中正制,以及黃巾軍起義以來地方形成的“宗主都護制”這時期主要靠透過九品中正制制維護政治地位,宗主都護制控制地方軍隊(這些軍隊都是私人武裝,不屬於國家)

    最後,隋唐時期門閥政治走向衰落。其中標誌性事件就是:一、隋煬帝創立科舉 二、以及廢除奴婢,耕牛的分田。三、北魏孝文帝祖母馮太后搞的“三長制”(廢除了宗主都護制),西魏宇文泰搞的府兵制(這些都是在南北朝後期的事兒,這裡提到隋唐時期講好理解) 四、唐朝的多次修改氏族志。它們分別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上打擊門閥政治。到了李世民時期門閥氏族基本只能靠聯姻來維護自己的地位了。最終唐後期牛李之爭之後,門閥氏族基本消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帶”字可以組什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