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被公認為是現存已知最大的動物,但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卻不是藍鯨,不過它們已經滅絕,人們只能依靠化石來推斷它們的體重和外形。
地球的史前世界一直是許多“巨人”的家園,它們行走在地球上簡直地動山搖、遮天蔽日,這並不是誇張的說法。曾有過暴龍、泰坦巨龍、巨齒鯊等已知巨型物種。但是它們無法與藍鯨相比,藍鯨更一度被公認為是已被證實的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
藍鯨的平均體重為55噸至180噸之間,最多超過200噸,體長可達30米,這取決於生活海域的食物豐富程度和亞種。藍鯨的捕食系統在海洋中效率最高,它們體型龐大,游泳速度快,巨大的嘴巴可以每天過濾食用高達4噸的磷蝦。最大的藍鯨可能接近其生理學的理論上限尺寸,這種尺寸的演變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捕食系統。
陸地上也不會有比藍鯨更大的動物。有人聲稱曾存在過最大的恐龍比藍鯨還大的,但這些說法是基於一些可疑的資料,因為化石是不完整的,復原偏差很大。已確認最大的恐龍—阿根廷龍(蜥腳類恐龍)的平均重約90噸,最大約為110公噸,體長達到42米,身高12米。如果在長度上阿根廷龍是可以和藍鯨的大小媲美的。
當動物的身體長度增加一倍時,肌肉、骨骼和其他組織的強度將增加四倍,而質量會增加八倍。這意味著它的支撐能力被削減了一半!較大的動物需要不成比例、較大的腿和骨骼來支撐自己笨重的身軀,這使得它們更加龐大,增加了支撐的重量,並阻礙了它們的移動能力。如果70-110噸的阿根廷巨龍跌倒,可能會是致命的,但一億年前的地球重力環境可能與今天不同。
蜥腳類恐龍是最大最重的恐龍。有一些巨無霸,比如易碎雙腔龍體長可達40-58米,體重約200噸。巨體龍體長約50-62米,體重約220噸(後來預測約140噸)。另外著名的紐西蘭大魚龍(生活在2.3~2億年前的三疊世),絕對有可能在體重上超過藍鯨的,根據化石推測紐西蘭大魚龍的體長可達38米,體重超過300噸。能吃那麼胖肯定是水生物種了,愛吃魚才能變得胖胖的。
地球漫長而璀璨的生命史上,有數不清的動物,我們目前也僅僅知道一小部分而已,大部分只化作了化石深藏在地下,等待人類慢慢探索發掘,雖然曾存在過許多種比藍鯨還巨大的動物,但它們都已經是化石了,而藍鯨卻是活生生的出現在人類眼前,讓我們好好關心這些巨大的動物,不要因人為因素而讓它們也成為冰冷的化石。
藍鯨被公認為是現存已知最大的動物,但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卻不是藍鯨,不過它們已經滅絕,人們只能依靠化石來推斷它們的體重和外形。
地球的史前世界一直是許多“巨人”的家園,它們行走在地球上簡直地動山搖、遮天蔽日,這並不是誇張的說法。曾有過暴龍、泰坦巨龍、巨齒鯊等已知巨型物種。但是它們無法與藍鯨相比,藍鯨更一度被公認為是已被證實的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
藍鯨的平均體重為55噸至180噸之間,最多超過200噸,體長可達30米,這取決於生活海域的食物豐富程度和亞種。藍鯨的捕食系統在海洋中效率最高,它們體型龐大,游泳速度快,巨大的嘴巴可以每天過濾食用高達4噸的磷蝦。最大的藍鯨可能接近其生理學的理論上限尺寸,這種尺寸的演變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捕食系統。
陸地上也不會有比藍鯨更大的動物。有人聲稱曾存在過最大的恐龍比藍鯨還大的,但這些說法是基於一些可疑的資料,因為化石是不完整的,復原偏差很大。已確認最大的恐龍—阿根廷龍(蜥腳類恐龍)的平均重約90噸,最大約為110公噸,體長達到42米,身高12米。如果在長度上阿根廷龍是可以和藍鯨的大小媲美的。
當動物的身體長度增加一倍時,肌肉、骨骼和其他組織的強度將增加四倍,而質量會增加八倍。這意味著它的支撐能力被削減了一半!較大的動物需要不成比例、較大的腿和骨骼來支撐自己笨重的身軀,這使得它們更加龐大,增加了支撐的重量,並阻礙了它們的移動能力。如果70-110噸的阿根廷巨龍跌倒,可能會是致命的,但一億年前的地球重力環境可能與今天不同。
蜥腳類恐龍是最大最重的恐龍。有一些巨無霸,比如易碎雙腔龍體長可達40-58米,體重約200噸。巨體龍體長約50-62米,體重約220噸(後來預測約140噸)。另外著名的紐西蘭大魚龍(生活在2.3~2億年前的三疊世),絕對有可能在體重上超過藍鯨的,根據化石推測紐西蘭大魚龍的體長可達38米,體重超過300噸。能吃那麼胖肯定是水生物種了,愛吃魚才能變得胖胖的。
地球漫長而璀璨的生命史上,有數不清的動物,我們目前也僅僅知道一小部分而已,大部分只化作了化石深藏在地下,等待人類慢慢探索發掘,雖然曾存在過許多種比藍鯨還巨大的動物,但它們都已經是化石了,而藍鯨卻是活生生的出現在人類眼前,讓我們好好關心這些巨大的動物,不要因人為因素而讓它們也成為冰冷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