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公主老師
-
2 # yw無心
咱們先不說活到老、學到老,就說從小學到大學這十幾年的學習,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你就說寓教於樂有多麼高明,實際上對於孩子永遠是矛盾的,隨著課業的增加學習的艱苦也是越來越,,,
快樂學習說說容易,我覺得不如不說,明顯逆反的事情這不是哄傻小子嗎?如何正確的引導很關鍵,關鍵在於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一味的說教快樂不如讓孩子懂得為什麼學習,怎麼學習,走過這條艱苦之路你會得到什麼,讓孩子自己透過被動吃苦或者主動吃苦來獲取苦盡後的甘來。
所有的孩子都在苦學奮進,你告訴自己的孩子要快樂學習,,,這樣現實嗎?公平嗎?孩子迎合著這個快樂,內心是拒絕的,因為獲取知識或者技能必須學習,而學習必須吃苦,吃不得苦一定是學不到的,學不到會快樂嗎。所說的快樂一定是苦過以後嚐到的成功之喜。
-
3 # 思火故事屋
談到“吃苦”就已經是錯的了。
謝邀,學習這個事,在中國是一項被傻瓜弄複雜的事,就學習本身來說,過程應該是愉悅的,抱著一種求知慾和愉悅感進行的,怎麼著也不該和“苦”聯絡在一起的,可惜後來學習和“高考”綁在了一起,這個時候,成堆的書需要記憶猶貫通,似乎真的成了“苦讀”了。
但是,成堆的書山看起來似乎很“苦”,讀書人卻不可以這麼想,這會給自己一種不好的心理暗示,人都是好逸惡勞的,一旦有了這樣的心理,就會認定只要是學習,似乎都會很苦,那麼還會對學習產生興趣嗎?怕是以後都不會有主動學習的心態了吧,這樣的話,一被強迫學習,就萬般不情願,好像是真的接了什麼“苦”差事似的,會有多高的效率呢?
要苦讀,又不能苦讀要苦讀,是要在旁觀者眼裡,你要“苦讀”,像古代的寒窗苦讀,旁人看來讀書人辛苦的很,十年寒窗。但讀書人自己卻應該是樂在其中的,所以,學習,要努力激發自己對學習的樂趣,真正學有所成的,都是願意主動學習的,不以學習為苦的人。
所以,學習的“吃苦論”是不大妥當的。
L.L
⊙ω⊙關注下唄。
回覆列表
“學習要吃苦”是外界環境以及家長從小植入到我們的思想中,似乎學習的正確方法就是吃苦而且也很少質疑是否有問題讓我真的認為學習的正確方法就是吃苦。其實不然,這種思想會打擊學習積極性,從一開始認為,學習是一個吃苦的過程註定是枯燥無味的,“不愛學習”是與“錯誤的學習論”共同出現、互相矛盾。最終,導致牴觸學習的情緒越來越大增加學習難度。合理利用好“學習吃苦論”是肯定可以促進學習。個人認為: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吃苦無可厚非而且可能是促進學習最常用的方法但也的確會阻礙學習增加難度,讓興趣成為老師,讓學習變得快樂才是最好的。
舉個例子:身邊同學分為兩個極端“品種”:學霸與學弱。學霸: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吃最少的苦獲得最大的收益,事半功倍。學弱:一直在學習而且特別刻苦,是表面上的“學霸”但考試成績卻和渣一樣。對“學弱”來講,將吃苦論貫徹到底也堅信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是吃苦而結果呢,成績不理想最終喪失信心增加學習難度。對“學霸”來說,學習是快樂的事,興趣使然+良好的複習方法+吃苦才是最好的。
多數學生來說,沒有學霸的“天賦”但也不像學弱那樣只知道“吃苦”而不講方法,從小“學習吃苦”的思想從某種方面還是很受用的。
記得小時候,教室後面黑板或者是最前面的字是“書山走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來、頭懸梁錐刺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很多家長對“學習要吃苦”深信不疑,甚至都有順口溜之類的(吃苦十二年、享樂五十年)從小灌輸的思想的就是要吃苦學習。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學生不刻苦學習?說明這種思想是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