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沒人上去過,是怎麼知道沒實體表面的?
10
回覆列表
  • 1 # 兵器瞭望臺

    木星的確是氣態行星,沒有固體表面,這也是木星與眾不同的地方。木星的半徑大約為7.1萬公里,其中大氣高度大約為5000公里。

    木星的“表面”被定義為1巴大氣壓處,當然這是一個假想的表面。這是用氣壓對木星大氣進行垂直劃分。從1巴大氣壓處向上5000公里,基本是木星的大氣結構。1巴之下就出現氣體和液體的混合物質,一直到木星的最核心地方,這裡的成分是未知的。

    從探測器的觀測看,木星核心處質量大約十多個地球質量,同時這裡的密度較大,表面有液態金屬氫,之上是超流體狀態存在的氫。

    從這個角度看,木星整個大氣分層是沒有明顯的界限的,從壓力上看,基本上是氣體、氣液超流態,最終有一個致命的核心結構。核心的溫度值大約為3.5萬攝氏度,壓力4500GPa左右。

  • 2 # 科普大世界

    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但是從種類劃分上面來說可以大致分為兩類,即巖質行星和氣態行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都是巖質行星,這類行星都有岩石表面,通常質量和體積較小,像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屬於氣態行星,這類行星體積和質量都較大,而且沒有岩石表面。

    比如木星,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質量是地球的318倍,體積則是地球的1300多倍,因此也被看作是氣態巨行星,它就沒有岩石表面,通常我們所講的木星表面指的是木星大氣層中一個大氣壓的地方,很顯然這並不是實質表面,木星內部的氣壓比這個要高得多。

    那麼木星為啥沒有實體表面呢?根本的原因還是它太大了,大到連氫氣氦氣都可以吸附,然而宇宙中氫元素和氦元素又最多,木星就吸附了很多這兩種元素,特別是氫元素,多到產生的氣壓可以將下面的氫元素壓成液態,因此理論上認為木星大氣層的下面應該是液態氫的海洋,而在液態氫的海洋的底部,氫元素又被壓成了固態金屬狀態,所以這裡又成了金屬氫的世界。

    其實木星形成之初和地球也是差不多的,那個時候它也曾經有過岩石表面,但是由於它吸附的物質越來越多,質量和體積也都越來越大,漸漸的可以吸引氫元素,並且越來越多,而氫元素相對於其他元素更輕一些,因此其他元素都傾向於下沉到木星的中心,所以理論上認為木星也是有著一個巖質核心的。

    其實我們的地球如果質量繼續變大也會成為木星那樣的氣態行星,因為決定星體類別和狀態的一般都是它的質量,也就是說它匯聚的物質的多少決定了它是什麼樣的星球,不僅行星是這樣,恆星也是如此。

  • 3 # 科學一小時

    木星是氣態行星,有實體表面,但是對人類來說是無法站立的。

    把木星叫做氣態行星,是因為它的表面覆蓋著極厚的氣態物質,厚度達3000千米,且主要是氫和氦。在大氣層之下有一層厚達2.7萬公里的液態氫層,再下面是金屬氫。根據木星的質量、密度和體積計算,木星應該有一個固態核,相當於10-15個地球的質量,其成分可能是岩石性質,含矽酸鹽和鐵等。 一般是把木星大氣密度為一個大氣層處看做是木星表面,那麼木星表面是氣態的,且向下超過3000千米仍是氣態,任何物體也無法在氣體中“站立”。 那麼再向下,到達固態核表面時能否站立呢?首先,必須先透過濃厚的大氣層。在3000千米的深處,液態氫海洋表面,氣壓達到40億帕壓強,正是由於這樣高的壓力,才會使氣態氫成為液態。而在這樣高的壓力下,沒有什麼人造物體能夠承受。即使乘坐著能夠承受如此高的壓強的艙室到達液態氫海洋,還要向下潛2.7萬千米,才能到達金屬氫表面,算是終於到達固體表面了,可那裡的壓力相當於4000萬個大氣壓。至今在地球上,人類還沒有能力製造如此的高壓。 由此可見,不是能否站立在木星的固體表面上,而是沒有任何人造物體能到達那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個月哈士奇只有十三斤左右,是不是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