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兜兜14653458

    這裡就要感謝明朝的內閣制度了,沒有皇帝照樣可以把國家執行的好好的,要不後來的那位萬曆皇帝那裡真是二十年不上朝要是沒有這套制度國家不早就完蛋了。嘉靖皇帝的制衡權術玩的可謂登峰造極人家不上朝可也沒閒著煉丹照樣批閱奏摺,要不嚴嵩把控內閣二十多年也沒翻的了風浪,一個巴掌就給打下去了。

  • 2 # 煮酒論古史

    嘉靖皇帝雖然不上朝,但絕對不是不控制權力。他每天都要召見大臣,尤其是內閣成員。再然後,明朝特務機構能力突出,為嘉靖帝不上朝也提供了制度保障。

    到了明清時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和封建官僚制度已經達到頂峰了,成熟的制度保證了即使皇帝不幹事,但權力中心依然在運轉。有時候還會彌補皇權的缺陷。並且嘉靖帝繼位之初肅清了正德帝朝的弊端,不至於國祚中斷。但是到了嘉靖後期,嚴嵩專權,貪汙受賄之風盛行,到了隆慶、萬曆朝時,腐敗問題已經十分嚴重了,到了不可逆轉的地步,明朝開始走向衰亡,嘉靖時期也是大明王朝的轉折點。

  • 3 # 葉之秋

      

      說嘉靖多年不上朝,其實有些錯怪人家了。

      在古代,皇帝接見大臣的方式有三種:

      第一種叫做大朝會。

    每年的大年初一,冬至日以及皇帝、皇后、皇太后的壽誕節日等等,文武百官會齊聚,皇帝身穿冕旒,接受百官朝拜。

      大朝會是一年最為隆重的會議,京城六部大小官員都要參加。就連地方州郡都必須派人遞送賀表,各國使者也要前來拜見。

      在唐朝,大朝會一般會放在最為尊貴的太極殿中舉行。

      第二種方式叫做朝參。

    一般來說,只有在京有一定品階,每月的初一、十五日必須到皇宮參拜。

      按照唐朝制度:凡京司文武職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參。

      宋朝同樣有朝參,朝參之時皇帝不一定親自到場。如果皇帝不到場,則由一位宰相值班,率領文武官員對著皇帝的寶座行參拜大禮。

      第三種方式叫做常參。

      所謂常參,就是經常性的參拜。按照史料記載,在唐玄宗繼位之初的一二十年,常參天天進行,每次都是由宰相率領六部要員,將一日的工作彙總,然後向皇帝稟告,請皇帝批閱。

      在玄宗晚年,工作有些懈怠,就改為兩天一次,三天一次。拜見人員也有六部各司官員壓縮成宰輔大臣。

      宋朝明文規定常參時是由宰相領銜,率領參知政事、樞密使、樞密副使與會。也就是說皇帝只是接見宰執班子。

      回到主題,嘉靖皇帝常被人說數十年不上朝,其實是沒有參加哪一種朝會呢?

      大朝會諸如祭天,祭祖,嘉靖皇帝還是會參加的,因此可以排除。

      明朝廢黜了宰相,依然有內閣。以嚴嵩為首的內閣班子,同樣經常拜見嘉靖皇帝,因此,常參也是有的。

      嘉靖皇帝真正沒有準時參與的,是朝參,既每月初一十五對文武百官的接見。

      其實,在那種大型朝會上,接見的官員太多,除非是宰執班子刻意安排,幾乎沒有官員會出來稟奏事情。就像許多電視劇中所演的,“有事出班啟奏,無事捲簾對朝”。多數時候的朝參,都流於形式。

      真正決定國家政策走向的,還是常參,既皇帝與宰相(內閣)之間的交流。

      身為皇帝並不需要對沒有一件事都插手過問。事無鉅細什麼都管,只能說明這個人管理能力太糟糕。嘉靖皇帝雖然幾乎不出現在朝參上,但是,常參時常有,他只要將內閣班子牢牢抓在手中,見不見一些閒散官員,並不十分重要。

    《大明王朝1566》將這點演繹得十分出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各方面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需要適應的東西很多,卻無從下手時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