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77107457841

    “當初離鳳闕瑤階,管叔鮮誣我全無經濟才。自從啟金滕玉冊,姜太公從頭釣出是非來。”

    這是元曲中的一個唱段。有點意思。這裡用幾個典故,但是兩個亮點,一個是“誣”,一個是“經濟”。今天先談“誣”,以後有機會再說“經濟”。

    “誣”字無好詞。栽贓誣枉、誣栽於人,這些都是一些令人傷感的詞句。誰不憎恨。根據我的研究,誣字,應該在春秋戰國時期才出現。理由有二,一是之前的典籍、考古沒有這個字,二是這明顯是一個形聲字,在商以前很少,在春秋以後很多。

    “誣”一共在《左傳》出現3次,排名。“誣”的意思是:說假話冤枉別人。

    “誣”一共在《資治通鑑》出現219次。

    每個“誣”字,用在了史書中,都幾乎代表了一段悲劇。而誣字在史書中卻用的最多。

    史書中談到“誣”,我們拿出來分享。

    1. 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

    2. 未能盡明,明主不曉,以為僕沮貳師,而為李陵遊說遂下於理,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因為誣上,卒從吏議。家貧,財賂不足以自贖;交遊莫救視;左右親近不為一言。《報任少卿書》司馬遷

    3. 故申、呂自嶽降,傅說為列星,古今所傳,不可誣也。《潮州韓文公廟碑》蘇軾

    “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來源於:《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介推讓祿》左丘明。全文如下:“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購房定金付了,開發商以購買價低於備案價,預售許可證過期遲遲不通知首付,定金可以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