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的煙波
-
2 # 說歷史的圖圖
明朝有哪些冷知識?下面是我的回答;
如果我們仔細研究明朝的歷史,就會發現一些特別有意思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在書本上不怎麼常見,所以我們一般稱這樣的事為冷知識。
比如明朝的開國皇帝重新啟用了後宮殉葬制度,比如正德皇帝曾經下旨在全國範圍內禁止養豬,因為他認為皇室姓朱而自己又屬豬,養豬殺豬太不吉利,所以禁止養豬。還有像《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曾經也參與了爭奪天下其主正是朱元璋的對手張士誠,等等這些不一而足,而這其中我認為最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明朝皇帝的名字。
仔細研究明朝皇帝的姓名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朱元璋子孫後代名字中基本都是帶“金木水火土”偏旁部首的字,由於帶金字旁的字實在有限,明朝皇帝又不想跟祖上重名,於是造出了許多比較生僻的字,以至於造出了半個元素週期表。
1368年,出身草莽的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同秦始皇一樣,朱元璋也想著把自己親手打下來的天下傳給二世、三世,直到千秋萬世,於是在給後代取名時立下規定,採用五行相生的法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希望明朝能長久不衰永遠存在下去。於是就出現這樣的情況,朱元璋的兒子朱標、朱棣,都是帶有木字旁,孫子朱允炆、朱高熾、朱高燧,都是帶有火字旁,而重孫朱瞻基是土字旁。
朱元璋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他沒想到朱家後代的繁殖力會有這麼強大。朱元璋最厲害有二十六個兒子,第四任皇帝朱高熾有十個兒子,第六任皇帝朱祁鎮有九個兒子,第八任皇帝朱見深有十四個兒子,到了明末之時,朱元璋的後代竟然達到近百萬人。由於遵循五行相生的取名方式,到了明中期帶有金字旁、火字旁的字實在不夠用了,怎麼辦呢?只能翻閱各種古籍,找生僻字、通假字,最後還是不行只好造字了,於是就出現了:鐳、鈉、鎂、鈷、烯、烷這些在當時沒有啥用處的字了,只能用在這些名字上:朱在鈉、朱成鈷、朱恩鈰、朱帥鋅、朱寘鑭、朱徵釙、朱效鈦、朱效鋰、朱詮鈹、朱彌鎘。
到了1896年,元素週期變傳入中國,由於沒有合適的漢字來與元素對應,人們只好不斷翻閱古籍來找一個形聲兼備的文字,恰巧就翻到了朱家家譜,於是人們借鑑裡面的文字創造了元素週期表。不得不說朱元璋的無心之舉也為後世做了一定的貢獻,哈哈!
-
3 # 歷史哈哈哈
1.明朝法律明確規定罵人的犯法的,而且這條法律還是屬於刑律。根據《元史》記載,元代罵人已經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形成了融合蒙古文化和漢文化的罵人語錄,明代建立之後,"罵詈"法被認為驅除韃虜,恢復漢文化的措施之一。但是這個法律並不是限制所有的人,讀書人是可以罵人的,這就比較奇葩了。
2.明代朱元璋規定嚴禁普通百姓畜奴,但是明朝到了中晚期這種問題其實十分嚴重,他們很多名義上不是奴隸,是義子身份。但是收義子的手續和收奴隸是一樣的。
3.海瑞是小農經濟的堅定支持者,作為朝廷大員還是自己種菜吃。
4.明朝是有禁豬令的,這個問題其實可能讓很多人都困擾,因為明朝皇帝姓豬,那怎麼避諱豬這個忌諱呢?其實就算是要求特別苛刻的朱元璋,都沒有說老百姓不能吃豬肉,實際上朝廷裡禮部祭祀用的肉食都還是豬肉。明朝的禁豬令是在明武宗正德14年南巡江南時候下達的,因為他不但姓朱,還正好生在豬年!但是這個禁豬令只維持了3個月,就被撤回了 。
萬曆皇帝為了賺錢已經喪心病狂了,萬曆朝的皇家印書館拼命的做生意,什麼東西都印也不搞審查。印點小黃書也就算了,就連聞香教造反的宣傳手冊都是皇家印書館印的。
-
4 # 小軍觀歷史
六、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個超級大玩主,荒唐搞笑事一蘿筐,不比西漢的海昏侯劉賀少。其中一件荒唐事,就是他在正德十四年,1519年的十二月,突然對全國下一道令,禁止全國範圍內養豬。為什麼下這道令?一則他覺得皇帝姓朱,朱與豬同音,殺豬不雅。二則正德本人屬豬,所以殺豬對他來說也不吉利。下令後,全國掀起殺豬運動,或者把豬扔水裡。
八、明朝皇帝,人們有的熟悉廟號,有的熟悉帝號,有的熟悉年號。其實他們都有廟號+帝號。1 朱元璋(太祖高皇帝,洪武) 2 朱允炆(明朝無,建文)3 朱棣(太宗文皇帝,永樂) 4 朱高熾(仁宗昭皇帝,洪熙)5 朱瞻基(宣宗章皇帝,宣德) 6 朱祁鎮(英宗睿皇帝,正統、天順)7 朱祁鈺(景皇帝,也稱景泰帝) 8 朱見深(憲宗純皇帝,成化)9 朱祐樘(孝宗敬皇帝,弘治) 10 朱厚照(武宗毅皇帝,正德)11 朱厚熜(世宗肅皇帝,嘉靖) 12 朱載垕(穆宗莊皇帝,隆慶)13 朱翊鈞(神宗顯皇帝,萬曆) 14 朱常洛(光宗貞皇帝,泰昌)15 朱由校(熹宗悊皇帝,悊同哲,天啟) 16 朱由檢(莊烈皇帝,崇禎)
-
5 # 被打扮的歷史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封建大一統政權,享國270多年,歷史資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最為豐富的一個,不過大多數人都比較關注影響最大的事件,還是有一些小的,比較冷門的事件大家關注的比較少,下面簡單的說一下我知道的
1、中國歷史上曾經有很長的後宮女子殉葬制度,但從漢朝開始就基本不再見到系統的殉葬制度了,但明朝從朱元璋開始實行了殉葬制度,到明英宗才廢除。歷史跨度也長,人也多,不可謂不殘忍,但相應的明朝外戚的影響力非常的小,也不能不說有他較為正面的作用 至少從維繫朱明江山的考慮。
2、朱元璋這個人手很長,竟然規定子孫名字第三個字的偏旁部首必須按金木水火土的次序來。但皇室的人數實在太多了,這樣一來就非常麻煩了,畢竟皇家子孫都是要造冊記錄在案的,又不能重複,所以在當時為了起名字還新造了一些字出來,如藩王朱公錫、朱同鉻、朱同鈮 朱安汞、朱成鈷、朱成鈀 等,熟悉不熟悉,有好多化學週期表上的名字。因此,有些元素週期表上面除了週期表沒有其他意義的漢字,並不是西方科學傳入中國後造的,實際是明朝就造了一部分。
3.唐伯虎和王陽明參加過同一屆科舉,王陽明成了聖人,唐伯虎成了文化名人,也是興盛的一次科舉。但是在過程來看,唐伯虎牽連科舉舞弊案被貶黜,如若不是如此估計中國就少了以為著名文人了,於他個人肯定是不幸了,於中國文化就是一大幸事,畢竟苦難出詩人嗎!同時比較有意思的是,這一屆的狀元是倫文敘,記得小時候看過郭富城演的一個電影叫《倫文敘老點柳先開》,就是這個人。
4.在中國古代,名字也要三思而後行,否則到手的功名也要飛了。嘉靖年間,有一個叫做無情的人殿試時考了個第一,也就是狀元,結果皇帝看到後認為,無情的人哪能有德呢,不能做狀元,就降到了第三名,好冤枉的說啊。二十三年,有個考生因為名字丟了狀元。
5.中國古代都說通過一個人的文章來了解一個人,如果看了《三國演義》你想說什麼。《三國演義》講的是東漢末年群雄並起爭天下的事情,而羅貫中在元末也是參與了爭奪天下的大事,只不過自己的主公的張士誠不成器罷了,只好把一腔熱枕投入到寫書中去了。
-
6 # 銀槍白袍馬孟起
冷八卦:
Ø 廢除嬪妃陪葬制的不是仁慈的仁、宣二帝,也不是痴情的明憲宗,而是寵信太監、愛殺大臣的明英宗。
明英宗從蒙古被接回之後,被明代宗朱祁鈺幽禁在南宮。不僅與世隔絕,連起碼的生活保障都沒有,飢一頓飽一頓,只有老婆錢皇后不離不棄,靠做手工掙錢,換成吃的給他送去。就這樣 一直把明英宗養“續”到了復辟。
可惜苦盡甘來的錢皇后終身未孕,按照明朝祖訓,是要跟皇帝陪葬的。在明英宗臨死前,這個執政時既昏聵又殘忍的皇帝,還是展現了最後一絲人性,頒佈遺詔廢除了后妃殉葬的制度,救了跟自己同甘共苦的老婆。
Ø 洪武年間,官員被問罪極為普遍,官老爺都不夠用了,於是經常出現上堂審完案,下堂戴枷繼續服刑的鬧劇。
為了給朱標和朱允炆執政“清障”,朱元璋在洪武四大案中一共殺了近10萬官員(空印案約10000官員、郭桓案約30000官員、胡惟庸案約30000官員、藍玉案約30000官員)。可惜這直接導致了在朱棣起兵造反後,朱允炆無人可用,只能讓李景隆這種無能且不忠的禍害掌握兵權。可以說朱元璋反倒是害了自己的接班人。
Ø 朱家不少能工巧匠,有發明《十二平均律》的親王朱載堉,也有親手製作中國第一座人工噴泉的“銅缸水戲”的皇帝朱由校。
朱由校還設計製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張全自動摺疊床(不知道短命的他自己有沒有用上)。
Ø 明世宗朱厚熜是鐵桿貓奴。愛貓“霜眉”死後,朱厚熜居然讓滿朝大臣給喵星人寫祭文,禮部侍郎袁煒寫就一篇漂亮的悼詞,於是被提拔為一品大員。
朱厚熜還用袁煒文中“化獅為龍”的祭詞,專門為霜眉修了一座墳,起名“虯龍冢”。
冷數字:
Ø 6500萬:明初在冊等級人口約為6500萬,而在1500年左右,整個歐洲人口也就4810萬。
Ø 997萬:明成祖永樂年間,疆域達到頂峰,為997萬 Km²,比元朝1372萬 Km²(1330年)縮水400萬Km²。
Ø 960億:1600年,明朝的GDP是960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3。
Ø 158000:萬曆年間,分散在全國各地的皇室人口已達到15萬8000人,這些人口不需要從事生產,由國家供養。
Ø 132:14世紀的《白猿經》載有132幅雲圖,並與氣候變化聯絡起來,絕大部分與現代氣象學原理相一致。而歐洲要到公元1879年才出現只有16幅的雲圖。
Ø 80:明朝國家養老制度規定,80歲以上口碑不錯的老人家,每月政府發放米五斗、肉五斤、酒三鬥,歲數再大點,每年還多發帛一匹、絮一斤。
-
7 # 走兩步13
一
明朝有一個衙門叫寶鈔司,聽起來好像跟錢有關係,實際上是做廁紙的。
二
明朝組建了世界第一支純火器部隊神機營,還發明瞭三段式射擊,甚至還有地雷和水雷。
三
朱元璋與兒子朱棣的聖旨一般都是大白話。比如朱元璋推行戶貼,聖旨上這麼寫:“說與戶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戶口不明白俚(哩),教中書省置下天下戶口的勘合文簿戶帖。你每(們)戶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將他所管的應有百姓都教人官,附名字寫著他家人口多少。寫得真著,與那百姓一個戶帖……”還有一次一次倭寇來犯,地方官上奏朱元璋問該怎麼辦,朱元璋竟然說:“告訴百姓每(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
朱棣的聖旨“奉天承運, 皇帝制曰:俺漢人地面西邊,西手裡草地西番各族頭目,與俺每好生磨道。自我太祖高皇帝得了西邊時,爾必裡阿卜束便來入貢。及俺即了大位子,阿卜束的兒子結 束,能知天道,便差人來京進貢。俺見這意思十分至誠,就將必裡千戶升起作衛,著他做明衛將軍本衛指揮僉事。阿哈巴差人來謝恩進貢。告稱他兄弟結束病故了, 欲要襲他職事。恁中書舍人便將俺的言語誥裡寫得仔細回去,教他阿哈巴仍做明威將軍、必裡衛指揮僉事,世世子孫做勾當者,本族西番聽管領著。若有不聽管屬 的,將大法度治他,爾兵曹如敕毋怠。”
四
明朝罵人是違法的,殺姦夫是合法的
-
8 # 紫色護衛隊
說一些我自己認為比較冷的。
1、《明史》裡最讓人覺得振奮的部分,就是和蒙古人的對立;
2、在中國古代,論名將之多,明朝非常突出,尤其是徐達(明初最傑出將領)、沐英(世代鎮守)、戚繼光(抗倭英雄)等人,但是託金庸的福,常遇春的知名度也大幅提高,其實常遇春以勇猛稱,但去世很早,軍功未必高過李文忠;
3、朱允炆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仁義軟弱之人,他登基不久就開始削叔叔的藩,手段比康熙要激進凶狠的多;
4、方孝孺未必被誅十族,證據下面說;
5、寵幸萬貴妃的明憲宗雖然沒他兒子出色,但絕對不差,儘管為了享受也犯了錯誤,但在他統治時期,重用賢臣,平定叛亂,經濟政治要比之前好上許多;
6、明神宗並非二十餘年不上朝,二十餘年裡他上了四次,他之所以被後世史學家大加批判,不僅僅是不管事,更要命的是他不僅不管事,還派太監私下收礦稅鬧得民變四起充進內帑卻不給戍邊將士發軍餉;
7、不是所有皇帝大權旁落都是三權分立,三權分立對權力定點是有監督作用的,明朝皇權、相權和宦官的權力非常不平衡,除宦官外,因朱元璋廢除丞相的後遺症,內閣大學士本身並沒有對皇權的監督職能,所以才會出現朱元璋、朱棣或明世宗那樣高度專制的帝王,同時張居正這種專制的文官顯然也沒有誰能監督他;
8、徐階未必是什麼賢臣;
9、萬曆年間的北韓戰爭,其實從後來的情況來看,那一戰損失的只是豐臣秀吉一支,便宜了德川家康統一日本,而對明朝反而加大了財政負擔,後來明朝在對後金的戰爭軍費一直存在問題,所以明朝那一仗打的十分虧,卻又不得不打。
10、很多人認為清修史書,在乾隆年間大肆刪改《明史》,導致我們對明朝瞭解失實。嚴格來講這句話只對了一半,現代的明史料流傳最廣的莫過於四庫本《明史》,其次是乾隆初年的武英殿《明史》,尤其前者有不少刪改。但在這之前還存在三個版本,就是撰寫於康熙年間的萬斯同版和王鴻緒版,萬斯同版有兩種,三百一十三卷《明史稿》和四百一十六卷本《明史稿》,王鴻緒版即《橫雲山人遺稿》,其中,萬斯同曾謂“欲以遺民自居,以任故國之史事報故國”,懷著一心報答舊明的心態編撰史書,因此四百一十六卷本《明史稿》也被認為是《明史》中質量最高的一版,也絕不會出現“刪改”、“黑明”一說,並且這一套並未失傳,可以購買,內容上較為尖銳,沒有四庫本來的平和,但考據較嚴,比如方孝孺,僅說家族被殺,並無十族一說。
-
9 # 你們都瞧不起我廖化
§據《明史》記載,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總兵力達到驚人的280萬人,堪稱古代王朝之最(比現在還多80萬,要知道明朝人口只有1-2億啊)。
§明宣宗在1429年曾開展了一次針對官員的大規模掃黃運動,他查封了北京和其他大城市的大批妓院,廢除了官妓制度,禁止官員攜妓宿娼。但各級官員卻用納妾的方式將娼妓接回家,這次掃黃運動也以失敗告終。
§明朝滅亡時,府庫中窮的只剩區區2300兩白銀;而李自成進北京後,僅從嘉定伯周奎家中就抄出53萬兩白銀。
§按照白銀換算,1490年時明朝稅收總額是1700餘萬兩,同時期的英國則為140萬兩。英中國人每年人均納稅0.5兩,明朝則為0.13兩。
§被稱作南明奸臣的馬世英至死都沒有投降清朝,而與閹黨勢不兩立的東林黨黨魁錢謙益卻最終降清。
§一說到錦衣衛,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從事偵察、逮捕的特務形象,但實際上,錦衣衛還有兩項聽起來不可思議的職責,一個是拘捕私自淨身的人員(想自宮做太監,沒門!);另一項就是養大象(禮儀用途)。
§七下西洋的鄭和,11歲時成為明軍的俘虜被閹割,在軍中做了幾年秀童(類似男妓)。
§1424年,朱棣駕崩後的廟號其實是明太宗,直到一百多年後的嘉靖十七年(1538)才改為明成祖。
§明朝太監裡沒有一個姓朱的,原因你懂的……
-
10 # 每次都是該暱稱被佔用
永寧寺碑是
中國
明朝
的石碑,全稱“敕修奴兒干永寧寺碑”。立於明朝
奴兒干都司
官署附近黑龍江
岸的石巖上(今俄羅斯
特林
,距黑龍江入海口約150公里)。碑有兩塊:一為明永樂
十一年(1413年)的《永寧寺
記》,一為宣德
八年(1433年)的《重建永寧寺記》,均系明朝
宦官
亦失哈
奉旨巡視奴兒干都司
時豎立的。永寧寺
碑是明朝
及庫頁島
實行管轄的物證,也是研究明代東北
的重要史料。清末曹廷傑
重新發現永寧寺
碑並將碑文拓下,使其得以流傳於世;而這兩塊石碑則被俄國
拆除並運往海參崴
。亦失哈
在宣德
八年(1433年)第十次巡視奴兒干並重建永寧寺
、立《重建永寧寺記》碑以後,就再也沒有明朝
官方人員巡視奴兒干的記載了,而奴兒干都司
也在正統年間撤廢(其所轄衛所仍屬明朝)。永寧寺
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傾圮
了(這座寺廟的建築遺蹟歷經俄中國人多次毀壞,直到1918年還能看見,之後才毀壞得無影無蹤),但兩塊永寧寺碑卻一直矗立在黑龍江
岸的懸崖之上。自17世紀以後,中外史料就陸續出現關於永寧寺
碑的記錄。清朝
時期,奴兒干
故地隸屬吉林將軍
管轄。清朝
康熙
初年繪製的滿文
註釋地圖《胡爾哈入海圖》和清初人楊賓
的《柳邊紀略
》是目前所知關於永寧寺
碑的最早文獻記錄。但是由於滿清統治者一心掩蓋其祖先臣屬明朝
的事實,堅持認為明朝疆域“東盡於開原
、鐵嶺
”,並且在其主持編修的《明史
》中也沒有奴兒干都司
的記錄。所以清朝時期奴兒干都司
不為人知,而關於永寧寺
碑的記錄和考察更是接近於空白了。1904年,沙皇俄國
將兩塊永寧寺
碑拆除搬走,轉移到海參崴
的博物館中,他們還將永寧寺
附近遺蹟(如石經幢
、八角塔)等全部毀壞。現在兩塊碑仍在海參崴
,由於儲存條件不佳(其中一碑甚至露天存放),碑文已經模糊不清了。
回覆列表
明朝(1368年一1644年)由朱元璋創立,經十三代,傳十六帝,共計276年。
關於明朝的冷知識特別多:如朱元璋廢除千百來的丞相制度,一個人起早貪黑,不分活給別人幹,擔心大權旁落;如大力推廣漢文化,分別有北韓、日本、琉球、南越超過近兩億人使用漢字;如洪武時期貪汙60兩紋銀的官員,無論品級高低一律殺頭;如明英宗朱祁鎮廢除殘酷的殉葬制度,解救後宮女人等等。
今天我來為大家講兩個發生在洪武時期有趣的冷知識。
朱元璋自開國後,對整治腐敗其力度曠古罕有。為此他專門制定了不少刑律,發明了很多懲戒貪沒的辦法,一時間,各級官員人人自危,膽戰心驚。不過貪贓枉法之事還是屢禁不止,於是該殺頭的殺頭,該流放的流放,但還是有不少官員依然前撲後繼,終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腐敗問題。
明太祖朱元璋
這是為什麼呢?
先請看朱元璋為王公貴族發的工資。
除了皇子、公主的待遇極高之外,朝中一品大員(稀有)年薪大米1044石,往下依次遞減,正七品為年90石。
以正七品知縣為例,月均7.5石,養活一個人問題不大。但古代官員大多三妻四妾,雜役、家僕、胭脂水粉、修修補補、人來客往、孩子上學、吃穿用度等各項開支除外,恐怕就只有縫上嘴皮或懸樑自盡了吧!摳門的朱元璋讓這些官員一直在溫飽線上掙扎,同時又劃定貪汙60兩紋銀就殺頭的底線。這可坑苦了十年寒窗苦讀的學子,於是“火耗”和“淋尖踢斛”應運而生。
什麼是“火耗”?“火耗”就是折色火耗的簡稱。當時老百姓向官府交賦稅大多以實物(如穀物、絲綢、布匹等)為主,但因天災,年歲不好,麥地欠收,有時也用銀兩或銅錢代替。在熔鍛碎銀時就可能會有損耗,各地官吏深諳此道,於是就以這樣的名義來徵收多餘的銀兩,這些多徵的賦稅就稱為“火耗”。
只要官府按時足額向國庫上交了相關稅賦,剩下的就不用解釋了吧!
到底有沒有火耗,也許只有與其相關的官吏才知道,這不過是個藉口,一條生財之道罷了。奇怪的是,火耗這招盛行幾個世紀,一直長盛不衰,直到雍正時期,採取火耗歸公後才從歷史上消失。
不得不佩服古文的奇思妙想!
什麼是“淋尖踢斛”這一招更絕,而且還涉及武功修為。
還是在老百姓交糧的時候,官府用斛作為容器,把糧食放進去後再稱重,並計算完成的糧食份額。要求谷堆要按尖椎形裝起來,所以會有一部分超出斛壁。
老百姓鬆了口氣,以為當年皇糧國稅如期完成。這時候精彩的一幕發生了,舉斛的官吏扯東道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準斛底臨門一腳,此時超出斛壁的糧食會掉在地上,老百姓慌忙去撿。“別撿,那是損耗”,官吏大聲喝止,這就是“淋尖踢斛”。這個名字好優雅,難怪武俠小說裡有那麼多別開生面的武功招式!
經“淋尖踢斛”後,老百姓又不辭辛苦,回家再送糧食來。
“淋尖踢斛”特別講究,明代執行的官吏知其玄妙,日日修煉。這一招貴在天南海北侃大山,眼明手快,落葉飄瓢,一氣呵成,不顯山不露水,無招勝有招。完成得好哈哈大笑,收穫頗豐;相反則捶胸頓,哀聲嘆氣。為此,有專門的人練成此武功,獨門絕技,蓋世無雙。
“火耗”和“淋尖踢斛"是在朱元璋的廉政風暴下,各級官吏發明的生財之道。但這兩種方式卻被朝廷默許,不予深挖和追究,更多體現了所謂“以廉養廉”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