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看綠茵
-
2 # 烈酒伴濃茶
一個國家的足球水平是靠高水平聯賽支撐的,只有高強度高質量的聯賽,才能造就更多的人才,單靠限制外援人數,是不可能培養出高水平的球員的。職業聯賽需要先進的政策,職業化的俱樂部,良好的比賽環境,公平的競爭機制,健康發展的青訓計劃等等,而這些我們都非常欠缺的。這一切的根本源於管理層的問題,足協的無數腦殘政策,從根本上搞亂了聯賽,對比賽公平公正沒有嚴格的措施,對俱樂部的健康發展沒有好的政策和措施,導致俱樂部不能正常成長,就更不用說青訓系統了。因此限制外援和本土球員的發展沒有任何關係,錯誤的政策、金元足球和惡性競爭才是中國足球發展的頑疾。
-
3 # 談球帝
首先我要說限制外援並非中國足協專利,歐美聯賽大多數也是有的,例如西甲,每個隊最多可註冊3名非歐盟成員國的球員,最多可同時出場3名非歐盟球員;再比如德甲,每個俱樂部有4個外援名額,但每場比賽最多隻能上場3人,此外還強制要求每個俱樂部一線隊至少有12名本土球員......當然英超是個例外,英超雖然沒有外援(非歐盟成員)限制,但需要勞工證。
其次,中國足協限制外援的出發點絕對沒錯,必須讓本土球員在賽場上有足夠的數量,有充足的比賽鍛鍊機會和時間,這種想法也和西甲德甲意甲等如出一轍。不妨回顧一下中超限制外援的發展史:
2004賽季中超元年,每個俱樂部只能引進3名外援,比賽中可以同時上場2個人;
2006賽季放寬規定,每個俱樂部可以同時註冊4名外援,比賽中可以同時上場3個人;
2009賽季為了配合亞足聯和亞冠接軌,中超在引援上制定了4+1政策,即每支中超俱樂部最多可以同時註冊5名外援,其中至少1名為亞足聯會員國的球員。比賽中可同時上場4名外援,其中至少1名為亞足聯會員國的球員;
2012賽季,中國足協透過廣州恆大建議,參加亞冠球隊可擁有7個外援名額輪換特權;
2013賽季,由於中超其他俱樂部反對,足協取消7個外援名額,所有俱樂部都是4+1名額,此外守門員不能使用外籍球員,包括港澳臺籍球員......
時至今日,外援政策也仍在運動變化之中,沒有一個固定說法。
外援數量究竟多少才是合理的呢?這個不好說,外援越多,觀賞性就越強,門票賣的也越好,可從本土發展大局來看明顯不科學,本土球員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將進一步被壓榨,如果本土球員不能成長進步,那勢必與足協方針大略背道而馳,所以外援的數量是必須要有控制的。
本人以為外援數量不宜過多也不可天少,合理的外援比例不僅有助於聯賽質量提升,也有助於本土球員與高手交流接觸獲得成長和進步,目前來看中超聯賽的外援不算多,比例在合理範圍之內,這其實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中國足球的青少年培養一直沒有走向健康可持續發展軌道,說到這裡已經把話題扯遠了,總而言之,限制外援和引進外援就像硬幣的兩面,都是為了本土球員的成長與發展。
回覆列表
首先限制外援數量的出發點肯定是好的,想讓更多的中國球員得到出場機會,而且即便到了亞冠賽場也會有外援的限制。但中國足球和日韓等國家還沒法比,人家是優秀的球員都在國外踢球,國內有很多新人在練級,我們最優秀的都在國內,出不去,導致球員的身價和工資需高,因為本身優秀的就不多,矬子裡面拔將軍嘛。年輕人靠政策活著,年齡一過就有很多犧牲品。但是如果反方向思考一下,假如我們不限制外援數量,會直接影響到國內球員的工資,讓他們跟外援競爭上崗,最起碼不會像現在這麼養尊處優,感到危機感,憑本事掙錢,也許會激發出很多球員的鬥志,更能提高很多人的足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