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特色的就是傣族過年吃的粑粑,傣族人民給他取了一個好名字,叫“好囉嗦”。“好囉嗦”是用酸樹花曬乾磨成粉加入糯米麵粉做成的。蒸熟了吃有鮮花的清香,也有糯米的香味。是地地道道家鄉的味道。傣族人不論走到哪裡都不會忘記的味道。
牛“撒撇”。除了我,再也不會有人告訴你做這道菜的原材料。吃過很多次的人也不一定這道它到底是什麼做的。“撒撇”味道有點苦,有著淡淡的青草香。它是用牛的小腸做的。青草的香味哪來的,不說你也知道。傣家人是無它不歡的。用新鮮的蔬菜蘸著吃,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油炸青苔。傣族老“蜜桃”到乾淨的小河裡採回鮮嫩的青苔,回家後用大量的清水反覆淘洗,去除泥沙與雜質。晾曬乾後切開用油鍋炸出,清香而酥脆。這可是難得吃到的美味。
包燒雞。把雞肉切成塊拌上作料,醃製一小會兒後,用芭蕉葉包紮好。放到炙熱的火灰堆裡埋好。靜靜的等待它變熟。取出開啟後可以聞到蔥香味道,雞肉鮮嫩無比。
“牛爛夫”。在西雙版納對於牛肉的鐘愛,非傣族人民莫屬。傣族烹飪牛肉的方法是用大鍋熬煮。牛肉帶皮,湯味香濃而不油膩。加上傣族獨到的汁水搭配。相信你也醉了。
傣族的居住環境是依山傍水,有水就有魚。傣族人對魚情有獨鍾。魚才是傣族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這跟我們漢族年夜飯上的魚是一樣樣的。做法是把魚的內臟掏空,用好幾種調味料剁細,填入魚腹中,包紮好放到炭火上燒熟。熟後魚腹內的佐料味已經滲透到魚肉裡了。魚皮酥脆,魚肉香嫩。
豬肉乾,用上好的豬脊肉割成條狀,簡單的放點鹽,在火炕頭上烘乾。過節的時候放到甄子上蒸熟。用手撕開。取一坨糯米飯搭配著吃。淡淡地柴火味與肉香讓你食慾大增。
傣族“白萬”。用新鮮的生豬血或牛血配瘦肉、花生、花椒、小米辣、香菜等佐料做成。香辣無比,如果你不忌諱淡淡的血腥味與視覺上的感受。它還真是一道美味。因為敢吃它的人不多,所以一般只用小碗盛放。許多傣族人家都不用這道菜接待客人了。
最有特色的就是傣族過年吃的粑粑,傣族人民給他取了一個好名字,叫“好囉嗦”。“好囉嗦”是用酸樹花曬乾磨成粉加入糯米麵粉做成的。蒸熟了吃有鮮花的清香,也有糯米的香味。是地地道道家鄉的味道。傣族人不論走到哪裡都不會忘記的味道。
牛“撒撇”。除了我,再也不會有人告訴你做這道菜的原材料。吃過很多次的人也不一定這道它到底是什麼做的。“撒撇”味道有點苦,有著淡淡的青草香。它是用牛的小腸做的。青草的香味哪來的,不說你也知道。傣家人是無它不歡的。用新鮮的蔬菜蘸著吃,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油炸青苔。傣族老“蜜桃”到乾淨的小河裡採回鮮嫩的青苔,回家後用大量的清水反覆淘洗,去除泥沙與雜質。晾曬乾後切開用油鍋炸出,清香而酥脆。這可是難得吃到的美味。
包燒雞。把雞肉切成塊拌上作料,醃製一小會兒後,用芭蕉葉包紮好。放到炙熱的火灰堆裡埋好。靜靜的等待它變熟。取出開啟後可以聞到蔥香味道,雞肉鮮嫩無比。
“牛爛夫”。在西雙版納對於牛肉的鐘愛,非傣族人民莫屬。傣族烹飪牛肉的方法是用大鍋熬煮。牛肉帶皮,湯味香濃而不油膩。加上傣族獨到的汁水搭配。相信你也醉了。
傣族的居住環境是依山傍水,有水就有魚。傣族人對魚情有獨鍾。魚才是傣族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這跟我們漢族年夜飯上的魚是一樣樣的。做法是把魚的內臟掏空,用好幾種調味料剁細,填入魚腹中,包紮好放到炭火上燒熟。熟後魚腹內的佐料味已經滲透到魚肉裡了。魚皮酥脆,魚肉香嫩。
豬肉乾,用上好的豬脊肉割成條狀,簡單的放點鹽,在火炕頭上烘乾。過節的時候放到甄子上蒸熟。用手撕開。取一坨糯米飯搭配著吃。淡淡地柴火味與肉香讓你食慾大增。
傣族“白萬”。用新鮮的生豬血或牛血配瘦肉、花生、花椒、小米辣、香菜等佐料做成。香辣無比,如果你不忌諱淡淡的血腥味與視覺上的感受。它還真是一道美味。因為敢吃它的人不多,所以一般只用小碗盛放。許多傣族人家都不用這道菜接待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