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偉評論

    顏真卿的書法楷、行俱佳,楷書達到唐代楷書頂峰,行書《祭侄稿》天下第二。顏楷又分為前期《多寶塔》風格和中後期《顏勤禮碑》風格,《多寶塔》整篇結構嚴密,字行間有烏絲欄界格,點畫圓整,端莊秀麗,一撇一捺顯得靜中有動,飄然欲仙。而《顏勤禮碑》碑結字端莊,寬潤疏朗,氣勢雄強,骨架開闊,方形外拓,橫細豎粗非常鮮明,方圓轉折的筆法清晰。

    再看顏真卿行書代表作《祭侄文稿》,該貼打破了晉唐以來結體茂密、字形稍長的娟秀飄逸之風,形成了一種開張的體勢,結體寬博,平正奇險。

    從以上顏真卿不同時期的作品看,風格特點還是明顯不同的,在書法創作的過程中如果不加吸收,而是將不同風格的字堆積在一起,是不合適的,書法藝術的創新不能用簡單思維,愚以為,可以對顏楷前後期不同風格的作品完全吸收的前提下稍加變化,形成具有自己特點的顏體書法才是好的方法。至於顏體行書,其與二王一系還是有很大不同,他的行書結體和筆法則越出王羲之行書的範疇,上追秦、漢篆、隸的筆意,具有自己的獨特性。但可惜的是顏體行書一直不受後世主流審美的待見,雖有流傳但影響不大,直到現在專學顏體行書的比例也很少,愚倒是認為,如果能將王字和顏字融會貫通倒是有可能創出一條好出路。

  • 2 # 狂喜淡墨a

    顏體各體能否在同一幅作品出現?

    顏真卿不同時期的書法形貌不同,若是創作作品可以綜合顏真卿的各種風貌的書體,因為自己的書寫不單單是顏體,即是其他書人的書墨筆意也可以存在,不過要是楷書的創作,可以單列一種風格,假若已經有了自己的筆墨形貌,那就沒關係。

    出帖的目的就是運用自己所學到的書法精髓,溶於自己的筆墨中,這也正是我們學習書法的根本目的。終究是是將古人筆墨技巧屬於自己的的書寫性,才算是出帖,有了自己的個性化筆墨。

    學習顏真卿各種楷書風格,可以歸納總結,糅雜一起,是不錯的的書寫方式,.證明自己能彙總吸收,已經到了穎悟貫通,學而用之。可以將書法藝術的精神學到家,可以舉一反三。

    嘗試一下糅進一塊,是莫大的書法水準。要是同一個字有幾種書體筆畫就有不和諧的狀貌,一個字的狀貌最好是寫一種書體,整篇作品可以存在顏體各個時期的楷書風貌之字是可以的。因為一個字的結體都有其獨特性,插入其他筆畫,就有結體不勻稱,當然若是巧妙使用,可能不會出現上述不勻稱的弊端。

    以上算是自己的淺見。參考

  • 3 # 千千千里馬

    顏真卿楷書字的差別還是很大的。如果不是“集字”書法作品,肯定不允許不同字帖的字出現在同一個作品之中的。比如《麻姑仙壇記》的字,怎麼可以與《多寶塔》的字在同一個作品中?

    道理非常簡單:顏真卿的楷書是大家主要學習的字帖。

    我想你的提問,肯定主要是楷書了。

    楷書之所以叫楷書,就是因為楷書的風格更為統一。尤其是楷書的筆法都比較勻稱,整體上也是要求勻稱統一的。

    如果字型風格變化很多,這個是楷書作品的大忌。

    顏真卿,就是同一時期的書法,也沒有在一個作品中字與字之間有風格差異的。恰恰相反,同一個作品的字型,一定要保持統一的。

    如果是另寫一個作品,那麼你再換一種風格,這個不但是我們不反對,反而是我們非常提倡的。

    如果能夠做到一個作品一種風格,這是學到顏真卿的精華了。

    至於顏真卿的行書能不能把不同字帖的字雜柔一個作品之中,我認為,這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因為行書本身就有很大的相容性。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也是學到書法的精華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芋種植的週期是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