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迴響情感

    早上起來看到您的問題,我差點又哭了。

    最後一刻,整個世界彷彿都失去聲音,又在下一刻,床邊人的哭聲近在咫尺,又遠在山邊。什麼都聽不清,不停的擦眼淚,發不出聲音。從那以後每次想起,就面不改色的默忍哭泣。

  • 2 # 星玥環境策劃

    失去最親的人是一種揪心的感覺,是看到一點和他的有關的東西就流淚的感覺,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悔,是知道生命的盡頭也忘記不了的難過

  • 3 # 沉浮有度

    父親在我七歲的時候病逝,由於年齡小感觸不是特別深。而我的母親在2016年的10月16日也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母親走的很不甘,帶著太多遺憾走的。離開的那一天只有姐姐在身邊,我在外地等我趕回來,看見母親的棺材在村頭外,我簡直崩潰了,那種絕望那種傷心無法訴說。我和母親感情比較特殊,從我七歲時就是媽媽一個人帶著我和姐姐生活一直過了20年,媽媽的一塊心病就是我一直沒有成家,而我自己對感情也不是很有信心,一直不想結婚,這些年我一直是媽媽的一塊心病。可以這樣說,我的媽媽是我在這個世界精神寄託,有媽還有家,每遇到過年有媽媽就能感覺到自己是幸福的,到家裡有媽媽的呵護關心還有嘮叨,你才能感覺到有人在乎你,你才能感覺到一個人活著的溫度,可是自從媽媽走了後,那個冰冷的房子就再也沒有冒過煙,每次回家只能去姐姐家,但是那感覺完全不同。媽媽那裡是家,而姐姐哪裡只是親戚家。每次我都不願意回家,因為感覺自己家沒了,是一個心在漂泊、靈魂無處安放的人。如今哪個房子已經空了三年了,三年了我只去看過一次,就再也不想去了,一看到媽媽住過房子心裡翻江倒海,回憶、畫面、甚至我都聽到媽媽在喊我,等自己回過神來,那個房子那麼陰冷孤寂,那個落差太痛苦,我再也不想要哪種感受。如今的我還是沒有成家,我現在不知是為什麼去生活。感覺沒有了寄託,沒有了希望,如行屍走肉一般渾渾噩噩的活著。有人說我太一蹶不振了。我也不知道,但是我覺得自從媽媽走了後,我的心是漂泊的,心裡是沒有根的。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有時候實在是太想老媽了就會對著媽媽原來用過的微信說話,可是不管我怎麼說,那邊都不會有任何回話,我多希望有奇蹟發生,對話方塊裡能聽到媽媽熟悉的聲音:”老兒子,你吃飯了嗎”。老媽每次都是這樣和我打招呼,雖然很簡單,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句話蘊含了一個母親對兒子的牽掛與思念。如今的我還是在外地,只是家是很少回了。希望在外打拼不能長回家的你們,好好關心他們的晚年生活,因為我們在慢慢長大,他們在慢慢變老。

    一首鄉愁送給大家: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 4 # 羽汐小姐姐

    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會有許許多多的人會離開我們,月有陰晴圓缺,天有不測風雲。說不定也許是一次意外,我們就會失去至親的人,失去至親的人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人生在世,總要經歷悲歡離合。一人走一人留,沒有誰能常伴左右,很多人都懂這個道理,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規律,但是當真正經歷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很多人都無法理解與承受。

    至親離開,悲痛是肯定的,至於是何種感受,沒有經歷過的人又怎會懂得這份痛苦呢?這種感受沒有人能受的出來。說是痛不欲生也差不多吧。

    臺灣作家朱天心說沒有祖墳的地方都是他鄉。其實,有沒有祖墳都一樣,我們終會活成類似的人,足以語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慈禧太后在逃難的時候,為什麼還要對義和團下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