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牧童的杏花酒

    孫權本人是個厲害的角色,用周瑜破曹操,用呂蒙敗關羽,用陸遜勝劉備,調兵遣將運籌帷幄,讓人稱羨。不過江湖卻以為東吳的滅亡其實也源於孫權。這確實不錯的,史書記載:孫策臨死時,曾把江東託付給孫權,並且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可見孫權的與眾不同,當大哥的一清二楚。

    為什麼說孫權是三國東吳走向滅亡的掘墓人?原因有四個。

    1. 不敢立後。自古帝王皆好色,孫權亦然。不過雖然好色,卻崇尚所有妻子一律平等,不立皇后。表面上是好事,結果卻造成後宮傾軋非常厲害。因為沒有皇后的封號,誰都想爬上皇后的寶座,於是朝廷中分成好幾派。

    2. 太子早亡。三十三歲的時候英年早逝,臨終前,孫登上書給孫權,提出了幾項令國家安定和富強的建議,又推薦陸遜、諸葛瑾、步騭、朱然、全琮、朱據、呂岱、吾粲、闞澤、嚴畯、張承、孫等多位優秀的臣子,希望孫權能多加親近任用他們以令吳國昌盛。孫權在得悉孫登亡故後才看到這篇表章,因此更加悲傷。

    3. 孫登死後,對繼任太子不放心。孫權是個權力慾很強的人,儘管在治理國家方面早期很有一套,可惜此時卻偏聽偏暗,居然對自己的太子不是太信任。

    4. 殘酷殺戮。由於孫權對繼承人拿捏不準,整個朝廷分為兩派,一派擁護太子,一派擁護魯王孫霸。孫權雖然對兒子不是太信任,卻對自己的女兒格外信任

    孫權一時之明君,為何老年如此昏庸,看來歲月不饒人不是虛語。寫三國志的陳壽也對晚年的孫權給出評價,說他“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賜厥孫謀以燕冀於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

  • 2 # 雜趣雜論

    孫權,三國時期東吳的建立者,孫權的父親孫堅與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江東基業,孫策遇刺後,孫權繼位掌事。他是三國時期君王中活的最久的,古時能活到71歲,確實可貴。但對於東吳來說未必是件好事,早年還是位不錯的君王,國家和內政都處理的不錯,但是到了晚年的孫權,神經過敏,疑神疑鬼,喜怒無常,開始犯糊塗了(估計是現在所說的老年痴呆症),做了很多荒唐事,致使東吳走向了滅亡之路,成為一個掘墓者。 首先,在廢立太子這件事上,孫權並沒有聽朝中大臣的勸諫,反而對他女兒的話十分認同。聽信全公主的讒言,誤以為太子孫和不孝,王夫人別有用心,一怒之下罷黜太子,賜死孫霸,糊塗到立幼子孫亮為太子,最後孫亮被廢,而孫休登皇位後又殺了孫綝,這惡性迴圈都起源於他糊塗廢太子立幼子的緣故。 其二,陸遜受到孫權猜忌憂憤而死,太子與魯王為了爭奪儲位,導致南魯黨爭爆發,朝中大臣分成兩派爭執不下,數十位大臣遭到牽連,陸遜一直是立保太子孫和的,而孫權又做了個不明智的決定,聽信讒言對陸遜的親信和親戚下手,陸遜聽此訊息後憂鬱而終。國之棟樑就此被孫權的猜忌而夭折。 孫權晚年的糊塗,讓整個東吳人才凋零,朝政混亂。後來孫休活到三十歲死後,孫皓繼位,他殘暴無度,殺人如麻,大興土木,最後東吳在他手裡滅亡。 從整體上看,孫權是位優秀的政治家,使得東吳在群雄並起的亂世能固守江東,形成三分天下之勢,吳國成為三國之中最晚滅亡的一國。但成也孫權、敗也孫權,東吳只能偏安一隅而不能一統天下,晚年稀裡糊塗,最終把東吳推向了末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如果發生了你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