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莫笑馮夫

    “德雲女孩”:形容放棄了電視劇、綜藝而入了相聲的坑。既追到了偶像也弘揚了傳統文化的女孩們。(這裡為何要特指女孩呢?)

    1.相聲始源明清也算得上是源遠流長,發展到了當代為何才有了敢大膽說自己喜歡相聲的大眾女粉絲? 說相聲起初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職業反而是下九流的勾當,早期的相聲藝人收入不能解決溫飽,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視媒體逐漸發展起來,相聲也被搬上了電視熒屏,相聲得到廣範圍的傳播 有了一批電視觀眾 但是一段時間相聲沒有新段子,膾炙人口的鳳毛麟角, 相聲又沒有歌曲流行,搞笑程度又比不了小品。 觀眾又流失了。

    但是近些年郭德綱的相聲漸漸的火了,但是和女孩還是沒啥關係,因為喜歡聽他說相聲的大都是“摳腳大漢”,這也和老郭為了漲人氣說了些比較俗的笑話有關係 有些主流媒體說郭德綱的相聲比較俗 在那個 沒有被普及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中老年人和正在被普及的未成年人 時期 大家跟著主流走,他們的審美就是我們的審美,他們的“指鹿”就是我們的“為馬” 大家附庸風雅的說“ 相聲比較俗”,你喜歡聽相聲是個低階趣味、沒有品位、低俗的人

    近幾年有相聲節目參加了春晚、《笑傲江湖》、《歡樂喜劇人》等熱播欄目 相聲的主體觀眾大都是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有了自己的獨立人格和判斷能力,喜歡相聲就是喜歡,他人笑我聽相聲太俗,我笑他人太裝(其實這也是一種自信) 相聲節目也有了多方面新的創新點,比如唱的也不再是老舊的太平歌詞了,而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流行歌曲 ,和觀眾互動起來也很愉快,把觀眾的情緒迅速帶入 再有說相聲的一批青年表演者有的長的還挺帥(其中以德雲社的表演者居多),吸引了一批年輕的女粉絲,大眾美其名曰“德雲女孩”

    最後,運用一句大話西遊的臺詞,“跑都跑的那麼帥,我好幸福”

  • 2 # 娛聲陪你

    很多人很早就一直在聽郭德綱的相聲,但如今為什有德雲女孩這一稱呼,最重要是因為德雲天團都是男的,隨著德雲社的才子們顏值的提高,異性相吸的作用,所以德雲粉絲女性觀眾越來越多。

    德雲女孩用心地捧角,理性的追星。她們有時像姐姐一樣保護著弟弟。有時又像小迷妹一樣在寒風中傻傻的守在那裡只為和愛豆說一聲辛苦了,早點休息。

    德雲女孩在臺下似才女聚會,她們不但會太平歌詞,評劇,京劇等。甚至還有磊磊的才女粉絲為他寫應援曲《我的小愛豆》。

    如今的德雲女孩粉張雲雷的能佔半壁江山,這部分德雲女孩也叫二奶奶。當個合格的二奶是不容易的,首先自發地把二爺唱過的曲學一遍,現在不會唱《探清水河》和《乾坤袋》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二爺的粉。連郭德綱都說張雲雷的粉絲不容易,還得會唱。

    粉郭麒麟的要會《照花臺》

    粉陶陽要會《擋涼》

    粉小嶽嶽的要會《送情郎》《五環之歌》

    粉孟鶴堂的特愛看他邊彈吉他邊唱《滴答》

    粉張鶴倫的百聽不厭他的《妹妹若是來看我》

    粉郭德綱的卻跟不了他的《大實話》,因為調門兒太高了,沒幾個人能上去。

    這些曲都能跟的,也就成小戲精了。

    為什早些年沒看到他們這麼追星。從八十年代末第一批港臺藝人來內陸開演唱會,才有了第一批追星的人。當年小虎隊風靡一時,追星僅限於買磁帶、不乾膠和畫報。直到網路日趨成熟,才形成有規模的粉絲團。

    德雲社從成立至今二十多年。從最初的綱絲,發展到德雲女孩,這一路走來太不容易了。一個民間藝術團能開二十年的不多。很多民間藝術團能堅持下去已經不容易了,能越辦越紅火的更是沒有。所有衷心希望德雲社——才子雲集,德才兼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服飾市場是否存在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