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99546916821
-
2 # 海醫師
骨肉分離不是最高境界。若存若亡,不知覺而動,亦不知覺靜,動靜已亡。罔知旦久罔覺身存,悠悠然靈犀一點,約可見道。此非虛語,明者自知。諸君且實踐去,莫噴怕噴。倘有爭議恕不回覆。
-
3 # 上善若水125944379
太極拳的“松”是練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與外家拳的區別所在,不松則不是太極,不松難求養生之效,不松難成神明之技,不松一切都是空談,松之感覺因人而異,因功法不同而異,因用功時長而異,其感覺可以“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可以心平如水,物我兩忘,湛然寂滅,無內無外,我即虛空,虛空即我,圓圓融融,自由自在,所謂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合虛,練虛合道,怡享太極之樂。
題主的所說的骨肉分離,鄙人雖練功數十年,亦第一次聞見有此說法,有元神識神之說,有色身法身之說,形神可以分離,骨肉何以分離?不能理解,亦不敢贊同,太極拳的最高境界,個人認為是把拳去掉,只剩太極。
第一,太極拳所講的“松”,不是軟弱無力,不是鬆懈無神,更不能沒精打采。而是松中有緊,緊中有松,鬆緊適度一是身體間架要開啟、骨架要拉開、意念有放大的感覺,這是緊;精神上要心平氣和、平心靜氣,意識放鬆而專注,這是松。二是全身肌肉自然均勻不緊張,身體各主要關節自然鬆開不僵硬,這是松;相應地,附著在人體骨架、關節之間的筋肉、韌帶要適度拉開,並有收回的感覺。就臂膀而言,似乎是用一條彈簧吊著手臂,能感受到手臂的重量,這是緊。三是胸、腹要空,這是松;丹田有“氣”,要實,這是緊。四是以人體重心(腰隙)為中心,上下適度對拉,這是緊;背部椎骨至尾閭關節自然鬆開,這是松。
第二,“松”是打通全身經絡獲取太極拳內勁的必要條件。太極拳理上的“松”是中國傳統文化獨有的智慧,體現傳統文化特有的魅力。透過符合規矩的拳招及輔助功法的訓練,因為松,所以能支配和調動身體內的太極之氣;因為松,所以能將體內太極之氣轉化為可傳輸的能量;因為松,所以松腳松踩堅硬的地板,就能獲取並傳輸大地的反彈之力而形與手指。一言以蔽之,就是以靜、松、空、虛、柔方式,獲取動、緊、有、實、剛效果,成就“極柔軟然後極堅剛”。
第三,正確的、符合太極理論的松練太極拳,習練者的身心方面必然會有一系列的變化,同時這些變化又是可以被習練者所感受、所體認。其一,在抬高手臂時,能感受到手臂的重量。這是檢驗肩膀、手臂放鬆的標誌;其二,在腳踩地面時,能感受到地面的反彈力,腰隙部位受到輕微的撞擊。這是檢驗胯部、膝蓋、腳踝及腳板放鬆的標誌;其三,在重心虛實轉換,拳招開合變化時,能感受到手臂既松沉又飄逸,明顯感受到空氣的阻力。這是由腳到手全身筋脈暢通、能夠傳輸大地反作用力的標誌;其四,體態輕靈步伐穩重,身心上有充實的愉悅感,整個身體似乎被彈簧或者橡皮筋聯結起來的有機整體,這是體內太極之氣被調動起來的標誌。其五,自我感覺手臂充實,手掌、手指熱、麻、漲,這是能夠支配、傳輸和運用體內太極之氣的標誌。為方便以後理論的闡述和理解,在此我們可以定義一個概念,把正確的松練太極拳所引起的能被習練者所感知和體認的一系列變化或者現象,稱之為太極態。
第四,不同的人,在太極拳修煉的不同階段、不同層級上所獲的對太極態的感受和體悟會有所不同,但在最基本的共性方面是沒有差異的。總之,正確的、符合太極理論的松練太極拳能夠引發、產生一系列太極態現象;反之,有沒有產生能夠被習練者所感受和體認的太極態,是檢驗習練太極拳者的松練是否正確的標準。
詳細的論述請見:
《語論太極拳綱要 問五:太極拳為何要“松”著練?》
《語論太極拳綱要 問六:松練太極拳會有哪些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