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桃都印記

    形容一轉眼孩子就長大了的古詩詞有:

    1.《回鄉偶書二首》中的其一 ——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首詩意思抒發作者久客他鄉的傷感的同時,也寫出了久別回鄉的親切感;第二首詩抓住了家鄉的變與不變的對比,流露出作者對生活變遷、歲月滄桑、物是人非的感慨與無奈之情。

    2.兼呈畏之員外(其一) ——李商隱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這首詩使用鮮活生動的聯想和想象,將實事實情轉化為虛擬的情境、畫面,這可以說是李商隱詩歌婉曲達意的又一種表達形式

    3.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杜甫《小至》

    意思是但這裡的景物與故鄉的沒有什麼不同之處,因此,讓小兒斟上酒來,一飲而盡。

    4.手攜稚子夜歸院,月冷空房不見人。 ——白居易《為薛臺悼亡》

    意思一邊是就要枯死的梧桐樹一邊是久病的身軀,每當想到人死後要去九泉之下心裡感到悲傷。

    5.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意思為大兒子在溪東田間鋤草,二兒子在院裡編織雞籠;最有趣的是小兒子頑皮、淘氣,趴臥在溪邊正剝蓮蓬。

  • 2 # 瑜論新知

    蘇軾《洗兒戲作》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宋神宗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謫到黃州充團練副使的閒散官,這一貶就是五年。蘇軾在黃州初寓居於定惠院,後遷居於臨皋亭,倒也安於貶所,隨僧蔬食,有暇則往村寺沐浴,尋溪傍谷釣魚採藥,自尋歡適。有時也隨一葉扁舟,放棹於大江之上,浪跡于山水之間,與漁樵雜處,往往為醉酒的醉漢所推倒,甚至於詈罵,他卻自喜漸不為人識,而自得其樂。蘇軾在黃州的生活,最得意的恐怕還是與朝雲的相處,朝雲為東坡侍妾,於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九月來歸,深得東坡的寵愛。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九月二十七日,朝雲產下一子,小名乾兒,頎然穎異,蘇軾欣然,因作《洗兒戲作》詩。

    蘇軾是詩詞文俱佳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講究煉詞煉意,這首七絕也是如此。一個“望”字,寫盡了人們對孩子的期待;一個“誤”字,道盡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詩中幾處轉折,情味全在其中:世人望子聰明,我卻望子愚蠢,一轉折也;人聰明就該一生順利,我卻因聰明誤了一生,二轉折也;愚魯的人該無所作為,但卻能“無災無難到公卿”,三轉折也。蘇軾的牢騷全在這些轉折中。此詩表面上寫的是孩子的教育話題,實則對官場進行了嬉笑式的諷刺,又是“似訴平生不得志”。

  • 3 # 精彩常放送

    1、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出自:唐代賀知章《回鄉偶書》譯文:家鄉的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裡來的呀?2、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出自:唐代崔護《題都城南莊》。譯文: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3、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出自:宋代范成大 《夏日田園雜興·其七》。譯文:小孩子雖然不會耕田織布,也在那桑樹陰下學著種瓜。4、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出自:唐代呂岩《牧童》。譯文: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晚霞時分。他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圓月。5、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出自:唐代顏真卿《勸學》。譯文: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麼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次人流後會不會導致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