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散淡真人2
-
2 # 超級學習觀
我們通常都常常把失敗是成功之母掛在嘴邊安慰自己,給自己打氣下次一定成功,卻從來沒有人質疑過,失敗不是成功之母,只有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是要做幾件事情,並透過這些成功的過程,學習取得成功的方法,一個人如果失敗,可以總結教訓,但是第二次哪怕離成功那麼近,卻還有可能在最後時刻功虧一簣。人只有成功過一次,才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所以說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你失敗的經驗哪怕一萬個也沒有人聽,但是你只要成功了一次,你的經驗就會被人當做聖經。
浙江大學胡海嵐教授做了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科學實驗:
在動物世界裡也有帶頭大哥和小弟,等級地位分明,比如,如果兩隻老鼠狹路相逢,一般來說地位低的那隻老鼠就會後退,而地位高的這隻老鼠則會前進,就是所謂的讓領導先走。
胡教授發現可以透過一個方法改變這個狀況,幫地位低的老鼠實現逆襲。胡教授採用了一個叫做光遺傳學的技術,用鐳射來增加大腦背內側前額葉皮質這個區域裡的一個特定神經通路的連線強度。當胡教授用鐳射,去啟用地位低的老鼠被內側前額葉的神經通路時,這隻地位低的老鼠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勇氣倍增,猶如神助地講地位高的老鼠成功逼退。
而這個研究真正激動人心的地方,是當這隻地位低的老鼠在藉助外力的幫助下,六次成功逼退了比自己地位高的老鼠以後,這隻地位低的老鼠就可以不再需要任何外力的幫助。於是,原來地位低的老鼠不再像以前一樣消極後退,相反,它有成功的信心,並最終取得了勝利!所以,只有先有成功的信心,才有成功的行為!
那麼對於我們人類社會應該怎麼做呢?
透過以上的實驗,我們可以總結出讓人生實現逆襲的心法:
1、訂立可執行的目標
每逢月初或者新年,很多人就會開始給自己訂立各種目標,然而真正能夠實現目標的寥寥無幾,就如統計表示,健身房生意最好的時候就是每年12月到次年2月,因為人們在年初的時候給自己定下了健身目標,然而去過幾次之後就因為種種原因放棄了。
如何制定出可執行的目標呢?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心理情況慢慢的增加。比如我 要鍛鍊身體,達到減肥20斤目標,那麼先從每天堅持做一個俯臥撐開始,一個不要怕小,慢慢堅持七天再增加,比如增加到每天三十個了,你覺得有困難,那就堅持一個月後再增加一個,慢慢的改變勝過一下子改變。
2、抱持成長型思維
什麼是成長型思維?舉個例子你就會明白:我們對於智力,有兩種表述,你看一下你更傾向於哪一種?
A人們的智力水平幾乎是固定的,不會有太多的改變;
B人們能夠透過努力來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
如果你更傾向於A這個選項,那麼你把智力當成一個自己幾乎無法控制的固定事實,這就屬於固定型思維。
如果你更傾向於B這個選項,那麼你把智力當成是一個可增長的量,這就屬於成長型思維模式。
成長型思維的核心,其實是你如何看待失敗。固定型思維中,會認為“我數學不好”是自身的能力有問題;然而換做成長型思維就會看到,你數學不好,可能是因為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但是興趣可以培養。
關注愛科高智力開發,每天給你的智力加點油!
回覆列表
失敗是成功之母,要看具體的,每個人的情況。只有,有志向,有理想,有追求,有意志的人,才是對的。所以說失敗,對沒有志向的人來說,是巨大的災難。所以說,失敗,有追求的人來說,是成功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