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aozhanwei

    感覺還可以,壓力是否打,主要看個人期望值,如果定些不現實的目標,自然會壓力山大,如果結合自己情況,量力而行就會好很多

  • 2 # 奇樂飆

    剛看到這個問題,腦中第一個念頭是:這個問題有一點水啊。因為有了過年我們才有了超過一週的脫離工作的時間;才有年會,年終獎金;才有和朋友一年一聚…

    何樂而不為?

    後來細想了一下,即排除過年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什麼因素讓題主產生了這個念頭?透過經常瀏覽網際網路、與朋友聊天、個人體驗等經驗反饋,收集個別問題如下:

    —金卡—

    “催婚”、“來自三大姑的關心”

    催婚真的是老生常談了,而為何父母會催婚?原因很多,首先,對於飛速發展的21世紀,我們親戚或是父母仍有許多20世紀老一輩的過來人,在那個時代,一天可當一週用。而現在,一週只能當一天用(誇張手法),常常就稀裡糊塗的過完了一年,講真,現在我還不敢相信已經2019年了,我的意識一直還停留在2016年,因為這“流失”的三年對於我來說幾乎毫無變化:沒有太大的人際關係變化;沒有職位上的過多變化;依舊沒房沒車,存款如初…變得只是換了一座又一座城市……(離題)

    因此,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生活中有太多需要應付的東西了,再也不是幾十年前能夠輕易達到的:飽暖思淫慾的境界了,我們對自己的要求變高了,或者社會一直在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我們感覺到時間在趕人:包括房價的上漲,周圍人的提升,社交的頻繁(從不下線)……我們在不知不覺當中,就到了父母親戚眼中的“適婚年齡”,而我們此時衡量結婚的標準早已從年齡轉移到了事業上,事業未成功,我們到30、到40(40確實有點過咯)都覺得還早,或者說,我們覺得我們沒到一個可以放鬆下來的轉折點,而在此之前,除非我突然在生活中碰到了非娶不可的物件,那麼誰都無法讓我停下改變的腳步。

    而父母的催婚、包括親戚的關心,都其實是再給奔忙不停的我們提個醒:不管你的目標是什麼,這基礎的目標,你達到了嗎?

    (點題)我們感覺到的壓力,都是自己設定的目標/標準,所帶來的,而這些標準,也都是與人比較而來。在別人提醒之後(你現在工資多少?你現在做什麼的?有房有車了嗎?)我們腦中浮現的是什麼讓我來猜猜:周圍的同齡人月薪已經上萬/當上什麼什麼職位/三環有套房子/許多人小孩都有了,我報少了會不會被吐槽?

    —金卡—解決辦法聽過很多,就我目前的情況來看,其實我跟多數人的親戚都沒什麼來往(小時候出生在外地,且呆了十年),所以我自己怡然自得的在大城市發展,除了過年拜個年吃一頓飯與同齡人打個牌玩個遊戲聊個天,其餘的社交交給父母,只要父母瞭解你的現狀,對外說話都會有把控,因為他們之間相較瞭解,知道哪個親戚可能對我有幫助,哪個親戚點到即止等。這麼聽可能有點冷血,就個人而言,我也見過許多與親戚關係好的,生活在一個城市平時互相串門的,我也挺羨慕的。但凡事還得看個人現狀,因人而異。像我,小時候就沒什麼來往,也不必強撐著。

    ——————金卡片結束,

    先休息幾天看下反響再繼續說過年那點兒事

  • 3 # 秦金4

    對於正在努力的我們,針對的群體是收入水平一般,追求生活質量的一部分人群,譬如我來說,深圳工作工資不到一萬,還不如老家公司三四千,有房有車的夥伴,每月房貸,租房,吃穿住行等的花費,基本沒有什麼積蓄,過年回家,來回交通費,春節紅包,朋友同學請客花銷,都是一筆不小的額外費用。壓力是有,但壓力也是動力,要求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去工作,提升自我,創造更優越的物質生活,直到不再為過年成為負擔的時候,你會感謝這些壓力給你帶來的鞭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00年至今年,物理學上的重大突破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