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工學腦洞

    2000年至今,物理學的重大突破不勝列舉,甚至佶屈聱牙的引力波、黑洞探測等物理命題也逐漸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下面只摘述一些物理學中對後世影響深遠的重大突破,排名不分先後。

    2012年:阿蘭-古斯與宇宙膨脹理論

    Alan Harvey Guth(阿蘭·古斯)生於1947年,著名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宇宙學家。

    1978年,在康奈爾大學,古斯走出了宇宙膨脹理論的第一步。當時他參加了羅伯特·迪克關於宇宙平坦性問題的講座。迪克解釋了平坦度問題是如何表明當時“宇宙大爆炸理論”中所缺少的重要東西。宇宙的命運取決於它的密度。如果宇宙的密度足夠大,它就會坍縮成一個奇點,如果宇宙中物質的實際密度低於臨界密度,宇宙就會變得越來越大。

    1979年,史蒂文·溫伯格(Steven Weinberg)談到的大統一理論(GUT)又給古斯帶來了靈感。該理論自1974年以來一直髮展至今,解釋了宇宙中大量的物質與反物質的數量之間的關係。除了重力,該理論在直覺上解釋了所有科學上已知的基本力。它確定了在極端熱條件下,如大爆炸之後,電磁、強核力和弱核力會聯合起來形成一個力。溫伯格也強調了宇宙經歷相變的觀點,並強調關於為什麼物質在反物質中占主導地位的討論表明,透過研究宇宙的最初幾秒鐘,就可以得到關於粒子的精確計算

    古斯決定解決這個問題,並在1980年1月的SLAC研討會上首次公佈了他對宇宙膨脹理論的看法,即:古斯假定如果宇宙過冷卻比相變所需的臨界溫度低28個數量級,則可以解釋宇宙的膨脹

    2012年,該理論獲得了物理學大獎: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2016年:引力波的蹤跡

    首次直接觀測引力波是在2015年9月14日,並於2016年2月11日由LIGO和Virgo團隊合作宣佈。

    以前,引力波只能透過它們對雙星系統中脈衝星時間的影響間接推斷出來。而這兩個LIGO天文臺探測到的波形,與廣義相對論的預測相吻合。廣義相對論預測,一個引力波來自於一對質量分別為36和29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的向內螺旋和合並,以及隨後產生的一個訊號,該訊號被命名為GW150914。這是對雙黑洞合併的第一次觀察,既證明了雙恆星質量黑洞系統的存在,也證明了這種合併可能發生在當前宇宙時代的事實。

    2018年:約瑟琳·貝爾·伯奈爾與脈衝星的發現

    脈衝星是高度磁化的旋轉中子星,其發射電磁輻射束。只有當發射光束指向地球時才能觀察到這種輻射。中子星非常緻密,並且具有短的,規則的旋轉週期。這在脈衝之間產生非常精確的間隔,對於單個脈衝星,其脈衝的範圍從毫秒到秒。脈衝星被認為是超高能宇宙射線源的候選者之一。

    約瑟琳·貝爾·伯奈爾在1967年,她作為一名研究生共同發現了第一顆射電脈衝星。脈衝星的發現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成就之一” 。這一發現同時得到了197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認可,但儘管她是第一個觀察脈衝星的人,但並不是諾貝爾獎項的獲獎者之一。

    2018年,約瑟琳·貝爾·伯奈爾因脈衝星的發現獲得了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但是她捐贈了230萬英鎊的全部獎金,用於幫助女性,少數民族和難民學生成為物理學領域的研究人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農產品電商如何控制好品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