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稻門YAO

    從老三臺的時代到現在的電影片道爆炸式增長,臺灣的綜藝節目依然保持了它原有的一些特色和風格,重視交流、談話、模仿、搞笑。雖然對整個華人世界的影響不如以前,尤其在2015年《康熙來了》停播之後,臺灣很少再有標誌性的綜藝性節目。吳宗憲的《綜藝大熱門》、《小明星大跟班》依然沒有逃脫之前talk show的基本模式,許多老面孔不停地往返出現在各個節目中,而新的血液又難以頂上,外部的競爭又如此之大,使得很多節目做不長、做不久。

    預算的限制嚴重

    臺灣綜藝借吐槽最嚴重的,恐怕還是預算的嚴重限制。電視臺的增多必然使得每個綜藝節目的預算大幅度縮水,使得大型的戶外節目、邀請大明星、大卡司的節目幾乎不太現實。而使得以“通告藝人”為主體的談話類節目越發成為臺灣綜藝節目的主流,沈玉琳、小鐘、nono、小甜甜、小馬、馬國賢、APPLE、趙正平等等,這些“通告藝人”成為各個綜藝節目的主力,講笑話、說故事,造成了許多節目的同質化趨向。而即使在這些通告藝人中,也有好笑、不好笑之分,很多藝人還是無法獨當一面。像沈玉琳一樣可以一個人撐起一個節目的人少之又少,像國光幫幫忙這樣屹立多年的節目也少之又少。

    脫口秀的泛濫 地方特色明顯

    脫口秀的泛濫,直接導致了臺灣節目的同質性非常高,很多藝人把同一個故事在不同的節目上反覆來講。而且,臺語和臺灣地方特色非常明顯,集中關注的都是臺灣小的演藝圈或生態圈當中的故事。在《康熙來了》之後,很少有節目再能吸引華人世界的關注和共鳴。這一點在臺灣的影視劇創作中也體現的非常明顯。

    外部競爭的強烈

    趙正平在吳宗憲的《小明星大跟班》節目中說過,以後恐怕想看好的綜藝節目,只有往對岸來看了。現在,其實有不少臺灣藝人和通告藝人來大陸發展、上節目,這種用腳投票的方式,不僅使臺灣綜藝所能依靠的人才資源越來越少,而且使得更多的臺灣觀眾關掉電視、用網路收看大陸的綜藝節目。這是數十年來罕見的,大陸對臺灣綜藝文化的影響和反哺。這種市場的自由選擇的力量更為巨大。因為,大陸提供了更多的節目樣式和更好的選擇。

    但是,臺灣節目的多元、多樣、才華橫溢、熱情、綜藝感等很多元素,依然是我們所缺少的,值得我們不斷學習。兩岸文化只有不斷交流和學習,才能共同進步。

  • 2 # 嘟嘟嘟vlog

    說說我的經驗吧。

    我是農村人,2005年之前沒有出過遠門,家裡沒有有線電視,只有001天線,基本只能收到本省的電影片道。所以2005年之前,看到的節目有影響的節目有《梨園春》,《武林風》等。

    2005年去青島上大學,同時是一個同時從農村到城市,從現實到網路的過程。到網路上面,第一次接觸臺灣綜藝節目,給我震撼到了,當時看到《康熙來了》《我猜》《大悶鍋》等。當時是一個完全的觀念的顛覆。第一次覺得電視節目可以這麼有意思,可以這樣訪問與諷刺政府,主持人可以和政府官員這樣互動,相互調侃。當時覺得這是一種進步,是完全領先大陸這邊的,畢竟,那時候都沒見過普通民眾能批評最小的官鄉長。

    後來看的多了,震撼過後,還是會慢慢恢復理性。加上個人見識的增加和大陸在2010年之後,社會更包容,電視臺也在競爭中逐漸展現活力,雖然可能原創度沒那麼高,但是在資本和人力的推動下,整個大陸綜藝展現出一種百家爭鳴的氣氛。《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更是造成了臺灣電視臺轉播大陸節目的高峰。

    此消彼長之下,臺灣的製作人才,不斷的流入大陸,大陸也給出足夠的舞臺給臺灣藝人,臺灣的節目在資金,人才缺乏之下,只能每況愈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雪菜小湯圓的正宗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