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家都叫我趙赤赤
-
2 # 陶壯士
大開發商,有豐富的控制經驗,在成本壓縮,設計收益最大化,整個樓盤的運作流程上是能完美的按流程走下來。並且大開發商能拉上銀行或者金融機構入股或者投資,一起運作某個樓盤專案。建設成本,銷售成本,金融承本都可以壓縮到最低,賣企業品牌,賣後期的物業服務,全國一盤棋,大城市不賺錢,在小城市透過大城市賺到的品牌效應實現盈利,最後算總賬還是賺的!
中小開發商,中的絕大部分還是國資控股或者參股,花地方國資委的錢買地方政府的地皮,最後即使就是賠錢賣房子,公司虧損了,自然會有上級給補貼,或者虧的多了,直接運營上市,借殼上市,合併重組,從新整合。他們玩的是“肉都爛在鍋裡”的招數。
其他民營中小開發商,那就更牛了,最開發商的沒有背景那就是笑話,有背景就有操作的空間和資源,改容積率,地皮返點,配套設施上省錢,甚至是低價拿地,蘿蔔坑拍地,總之幹房地產的老闆都揮金如土,住豪宅,開豪車,三妻四妾。
房地產水深,那些說房子要暴跌的言論不是沒道理,一二線城市跌一點點有可能,暴跌很難,會讓他不在漲,就那個價格,讓工資收入上漲。就等於變相讓房價跌了。打個最簡單的比喻,工資600的時候電費是5毛5一度,當工資是6000的時候電費還是5毛5。
三四線城市房價會跌,因為沒有強大的gdp支援,沒有大量的外來人口,沒有高額的工資收入。
-
3 # 深海ing1
如今樓市調控,的確是讓房地產市場降溫不少,而且,房價也是在鬆動之中。然而,所謂按下葫蘆浮起瓢,就在樓市降溫的同時,土地市場卻迎來了驚人的變化!
我們都知道,這個社會一直以來,都是大魚吃小魚的,只要是你沒有能力,就將面臨被“吃掉”的狀態。而這種現象,在房地產行業吧表現得,更是淋漓盡致。
來自光大證券研究所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TOP50房企的拿地份額為67.12%,房地產市場呈現愈加明顯的“鯨吞效應”。
此外,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資料也顯示,今年前4月,典型16家標杆房企合計招拍掛拿地金額為4329.5億,大約佔銷售金額10837億的40%。
當然,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還是因為,開發商想發展,手裡就必須有地,而如今開發商則是抓住了“地產寒冬”的時機,大幅儲備土地。
對此,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市場降溫應該說是符合預期的,從房企拿地的策略看,市場降溫對於房企拿地的影響反而是小的,關鍵是後續是否會有足夠的土地供應。
嚴躍進還表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由於開發商目前資金面是比較緊張,對於拿地後有虧本或者現金流壓力會急劇增大的地塊,房企在拿地方面會比較謹慎。
因此,在這輪樓市大降溫中,雖然整個房地產市場,表現已經沒有之前那麼火爆了!但是,對於開發商來說,可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能更好的拿地了,而且,還能淘汰掉不少弱小的競爭對手。
所以,就算樓市降溫,房價下跌,還是一點都不虧的。因為,只要在這輪機會中,多拿地,等到樓市回暖,來年再打個翻身之仗,還是很容易的!
-
4 # 飛奔的椒麻雞
剛需新房市場一直存在,人口一直在增加,老房子換新房,投資客,永遠存在,只是是否平衡,供求關係是否平衡,就算真的人人都能買的起房子了,你的小孩,你的老房子,經濟能力有了,老人養老房,二套旅居房,改善房,享受型別墅,每種產品都有市場,永遠在更新,所以土地拍賣一直會有的,土地掛牌和開發商是否拿地沒有直接聯絡。
回覆列表
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風景就是不同的。
首先從國家角度上講,政府希望的是房價穩中有升,平穩發展,既要降低房地產在經濟中的影響地位,也要壓低房地產不穩帶來的風險。
開發商拿地量增大,主要來自於對房地產未來的信心,在很多人不看好樓市的時機拿地,才能以最低的成本創造最高的收益。
從群眾的眼光上看,大體上是買完房的人希望房價繼續漲 ,沒房的人希望房價降。沒房的人為什麼沒有房,是因為他從來沒有對房地產有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