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歷史的小蝸牛

    因為遼東比較偏僻,但又是戰爭最前沿,所以需要有一點將才的人才行,而明朝從土木堡之變後,明朝武將的地位直線下降,朝堂和軍隊被文官掌控。

    遼東寒冷,再加上離敵人進,所以一般官階大的不願意去,而文官集團又不願意讓武官去掌握遼東,所以就導致了一些低階文官出人遼東。

    而且一些文官都不願意去遼東,因為遼東很容易打仗,後明後期基本上很難打的過草原和滿人,一旦兵敗就有殺頭的可能所以大的文官就更不願意去了

  • 2 # 腦殘也敢言乎

    明末期遼東是棘手的地方,遼東將門地方聯手一塊養寇自重,誰都插不上手,大官不想去怕死又不討好,只有派沒什麼資歷背景的小官去當傀儡

  • 3 # 鍾凌晨風

    對於大一統的中國來說,主要威脅都來自強悍的北方,比如:武丁進攻北狄,犬戎滅亡西周,匈奴、突厥、柔然南下,五胡亂華,及至遼、金、蒙在北方建立強大政權。明朝將蒙古人驅趕回大漠,但是韃靼和瓦剌依然嚴重威脅帝國統治。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就是為了在北方建立穩固中心,防範蒙古騎兵南下。其中,作為後金起源地的遼東,又佔據了至關重要的位置。

    今天的東北,依然是物產富饒,民風強悍。東北白山黑水崛起的少數民族,歷來吃苦耐勞,英勇善戰。更重要的是,東北戰略位置重要。背靠大江大山,坐擁豐富資源,後顧無憂。只要向前突破關寧錦防線,沿渤海灣一線進攻踏破山海關,天下盡在掌握。滿清入關、日本入侵,包括解放戰爭都是這個套路。

    回到問題上來,剛才解釋了遼東的重要性,可為何明王朝會經常安排級別低的文官出任巡撫?

    這裡有三個關鍵詞。一是級別低,二是文官,三是巡撫。

    所謂級別低,應該有一條標準線。袁崇煥以七品縣令身份主動請求防禦邊塞,得到重用,後來擔任二品遼東巡撫。這就符合題目所指。但是查閱歷史,袁崇煥的情況比較特殊。90%的遼東巡撫來自於都察院三品四品的副都御史、都御史。這就有意思了。

    都察院是監督官員的崗位,相當於今天的紀檢委。京城人才多,關係硬,提拔高級別位置比較困難。於是,大量管官的官就到邊關提升,堪稱鍍金。只不過,這些人監督內部人是內行,打仗多為外行。朝廷不顧邊關安危,任由冗員擔任重要位置負責人,處理複雜艱難的軍事鬥爭形勢,也為以後頻頻戰敗甚至放棄遼東埋下了重要禍根。

    自明朝建立起,遼東戰事就沒有停歇過。以努爾哈赤為代表的女真崛起後,戰事愈演愈烈。遼東巡撫這個崗位自然風險性極高。京城官員手中的權力資源得天獨厚,如果不是確實沒有位置可挑,一般不會選擇到這裡來當官。君不見,右僉都御史袁應泰擔任遼東經略沒多久,在遼陽城破之時自焚而死。王化貞由右僉都御史升任遼東巡撫,因廣寧之戰慘敗被處死。但是,官本位思想影響下的中國文人自古以來都以當官為成功標誌。只要能升官,怕是天上的星星也敢去摘一摘。所以,如果能夠擔任巡撫,哪怕是風險最大的遼東巡撫,文官群體也有人躍躍欲試。

    為什麼是文官而不是武官?這是由於自宋以來武官地位都較低,一般被排斥在權力圈之外。一代名將戚繼光在東南抵禦倭寇時受命於直浙總督胡宗憲。被調到北方抵禦蒙古入侵,最高職務是總兵兼右都督,後加封太子太保,封少保。雖然品級達到從一品,但仍然受制於所在地的巡撫、督師。比如,遼東巡撫袁崇煥矯詔直接斬了左都督兼平遼總兵毛文龍。

    綜上所述,明朝為何頻頻由低級別文官擔任遼東巡撫?實際上可以說是明朝文官集團相互鬥爭的一種權力輸送。只不過這種輸送是以國家利益和人民安危為代價,其後果必然是可悲可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牛的說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