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酷尊

    真奇怪,現在港澳的人反而對中醫的接受程度比內地更高,而且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也比內地強,有時我們是否應該要反思,接受更多的西方文化,拋棄自己的傳統文化,就代表我們更開放、更接軌、更進步嗎?

  • 2 # Sj51586581987

    柴胡類中藥分南北兩個類別:北柴胡又稱銀柴胡,產地陝西銀川、山西大同、綏遠包頭等地。主治為解熱生津。適用陰虛勞瘧,手心灼熱、盜汗、骨蒸。南柴胡在傷寒論六經辨證施治中為小柴胡湯之引經藥(少陽經),為外少陽經和解劑的主藥。

  • 3 # 太陽說易

    我個人的意見應該是北柴胡,南柴胡都有,也就是說這兩種柴胡都行。但是在當時,主要用的是北柴胡。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從藥性方面看。柴胡按性狀不同,分別稱北柴胡及南柴胡。其實兩者差別不大,主要就是產地不同,北柴胡產與山東、東北等地,南柴胡產於江蘇四川等地,藥性並沒有很大差別。

    北柴胡又名硬柴胡、津柴胡,也叫竹葉柴胡、柴胡。北柴胡具有清熱解表、和解少陽,疏肝解鬱,昇陽舉陷的功效;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鬱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不調。和解少陽,舒肝和胃,昇陽舉陷。治寒熱往來,胸滿脅痛,口苦耳聾,頭痛目眩,瘧疾,下利脫肛,月經不調,子宮下垂,熱入血室等。

    南柴胡,也叫狹葉柴胡、紅柴胡。有解表和裡、昇陽、疏肝解瘀之功效。

    兩者均為傘形科植物,以根入藥,市面上常用的多為北柴胡,其功用主要是退熱、疏肝解鬱、昇陽氣等。

    小柴胡湯,為和解劑,它裡面的成分為,柴胡(大量),半夏,人參,甘草,黃芩,姜棗為引。具有和解少陽之功效。主治傷寒少陽病證。邪在半表半里,症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乾,目眩,舌苔薄白,脈弦者;婦人傷寒,熱入血室,經水適斷,寒熱發作有時;瘧疾,黃疸等內傷雜病而見以上少陽病證者。臨床常用於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瘧疾、慢性肝炎等症。本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膽經,透解邪熱,疏達經氣;黃芩清洩邪熱;法夏和胃降逆;人參、炙甘草扶助正氣,抵抗病邪;生薑、大棗和胃氣,生津。使用以上方劑後,可使邪氣得解,少陽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得和,有汗出熱解之功效。

    在本方中,柴胡為主藥,以取其解表,退肝膽經鬱熱的功能。因為兩種柴胡都有其特性,所以兩者皆可。

    二,據史書記載,自從建安初年以來,有大量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於傷寒者竟佔十分之七。面對瘟疫的肆虐,張仲景內心十分悲憤。他痛恨統治者的腐敗,將百姓推入水深火熱之中。對此,張仲景痛下決心,潛心研究傷寒病的診治,一定要制服傷寒症這個瘟神。他行醫遊歷各地,親眼目睹了各種疫病流行對百姓造成的嚴重後果,也藉此將自己多年對傷寒症的研究付諸實踐,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經驗,充實和提高了理性認識。經過數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終於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因為張仲景是遊歷各地,當時與現在不同,可以帶著很多的藥品,他是走到哪裡,採到哪裡,然後用到哪裡,所以說,不可能把北柴胡帶到南方來用,只能用當地的柴胡。

    三,古代的時候,並不象現代這樣,交通方便,一天甚至幾個小時就可從北方到達南方,張仲景必定是北方人,所以在北方治病的地方多,所以用北柴胡的機率就大。另外,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北方氣候比較寒冷,晝夜的溫差太大,就容易得傷寒。而南方溫暖溼潤,得傷寒的機率小多了,張仲景是哪裡有病人才待在哪裡,在北方的時間肯定要多,所以說一般就用的是北柴胡。

  • 4 # 印忠旗

    南北柴胡分類依據主要根產地不同其藥效大致相同,清熱,疏肝,益陽。產在山東以北及東北一帶稱為北柴胡;產在江蘇、四川等地的叫南柴胡。市面上用的北柴胡居多,功效相比好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的伴侶處處從最壞的角度來揣度你,該怎麼繼續這段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