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舞動人生124
-
2 # 阿Q記年
武則天的武周王朝,是大唐王朝的一個插曲,她繼承的是丈夫高宗的政治遺產,很多人忠於武週一朝,也正是因為她是天子李家的兒媳,諸如狄仁傑、張柬之等賢臣忠於的也是李姓大唐王朝,所以他們會忠於有治國能力的武則天,但不會允許武則天將帝位傳給武家。
對於一個女性的掌權者,雖然單獨列了武週一朝,但還是在大唐序列之內,歷史評價武則天“上承貞觀,下啟開元”,也正是對這一序列的承認。
所以武週一朝不長久,這一說法並不準確。
-
3 # 半盞清茶語韶華
武則天沒有把皇位傳給自己的“武”氏宗親,而是還位於李家,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是武氏宗親不爭氣。在太子爭奪戰中,以武三思、武承嗣為首的武氏宗親率先對李旦、李哲這樣的純“李家”人下黑手,陰招、陽招、黑招統統往他們身上招呼,卻被李旦、李哲陰差陽錯地一一化解。整個過程驚心魂魄,也扣人心絃,但武三思、武承嗣等人修為不深,性格暴燥,能力不足等弱點也展現無疑。第二個是朝中重臣不含糊。武則天稱帝后,朝中的重臣雖然都臣服於武則天,但他們卻都反對武則天傳位於武氏宗親的舉措。特別是武則天頗為器重的宰相狄仁傑就多次勸阻武則天在立儲一事上,懸崖勒馬,回頭是岸。引用他經典的話就是:“文皇帝(太宗)櫛風沐雨,親冒鋒鏑以定天下傳之子孫。大帝(高宗)以二子託陛下,陛下今欲移之他族,無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與母子熟親?陛下立子,則於千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附姑於廟者也。”意思就是說,如果立侄子為繼承人,還沒聽說過侄子為姑媽立廟的先例呢?對此,武則天很是震憾。侄子畢竟隔著輩份了,畢竟不如兒子親,一旦選擇了侄子輩,她武氏江山是傳承下去了,但李氏命脈也徹底斷了,自己的兒孫輩也必然難逃毒手,另外,還有一個問題,侄子上位後,會對自己這位姑姑怎麼對待呢?朝中大臣也多半是這個意見,就在武則天陷入沉思時,連武則天最寵愛的“男閨密”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為了“前途”著想,也對她吹耳邊風,極力鼓譟武則天立兒子為太子。權衡利弊,經過慎重考慮後,武則天最後無奈地選擇立兒子李旦為太子。
回覆列表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7歲登基,終年82歲,在位時間雖然不長,只有15年,但是一位最具爭議的皇帝。武則天14歲(公元637年)入宮,她花費整整53年時間終於坐上至高無上的九五之位,然而她辛苦了一輩子建立的武周王朝為什麼沒能長久呢?
武則天本來就是大唐李氏的兒媳,能夠取得帝位已經算是天時、地利、人和眷顧,武則天辛苦建立武周王朝不是不想經久不衰,奈何封建禮法觀念最終武周王朝僅存16年就此終結,這是武則天的遺憾,武則天臨終前遺言:“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葉落歸根。"
武則天690登位,698年,72歲的武則天身體每況愈下,面對來之不易的江山社稷,她繼承人方面躊躇不定,難以塊擇,繼承帝位候選人有兒子李顯和侄兒武三思。
將帝位傳給李顯,自己好不容易打拼來武周王朝就此沒了,就意味著李唐王朝復辟成功。
將帝位傳給侄兒武思,勢必引發朝野滔天海浪,有失封建禮法觀念。
隨著時間的推移,武則天病情越來越重,大臣奏請武則天召開廬陵王李顯回洛陽,武則天心知肚明大臣用意,只能召見狄仁傑定奪,狄仁傑的意見是:李顯與武三思是母子和姑侄關係,立李顯為太子,百年之後還可受宗廟祭祀供奉,如果立武三思為太子,百年後不會受宗廟祭祀供奉。狄仁傑的諫言讓武則天頓然大悟,公元701年召回李顯並立為太子。
李顯立為太子後,武則天寵男張易之兩兄弟也插手朝政,陷害忠良,李顯哪能任張氏兄弟非為,公元705年李顯發動兵變殺掉張氏二人,逼迫武則天退位,同年12月,武則天病重逝世,武周王朝就此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