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嚴樹峰

    大操大辦是已故死人晚輩家屬的一項面子工程。不管老人生前孝不孝順,死後過大事一顯孝敬,二顯自己捨得大方,三顯有錢有勢。

    致於將死人火化後,又將骨灰盒放在木棺材裡一同埋葬,有可能是木棺以前為老人準備好的,可人去世後又逢火化新規,且只有火化才能拿到喪葬補貼的緣故。

  • 2 # 青春年華187925332

    這裡存在一個問題,上世紀八十年代,我村有一老太太八十三歲在外地去逝,兒子是高幹在部隊火化。當時孫子抱著骨灰回村裡安葬。家裡在老太太六十幾歲大兒子就將棺材準備好了,這回到村子安葬,只好將骨灰盒放入棺材入土安葬。這在農村最正常不過了。沒什麼奇怪的原因。

  • 3 # 奇疆6688

    人死後火化了再把骨灰裝入棺材大操大辦,這肯定是個別地方的個別現象,並無普遍性。這是多此一舉,火化乃國家提倡且在城市普遍實行,然而,火化後又將骨灰裝棺大操大辦者實屬罕見。這樣既佔用土地浪費錢財又花費時間,還要麻煩親朋,實在幣多利少。執意而為者,可能別有用心,不是為領火化補助便是為收情錢,總之,有不可告人的密秘。這種葬法要堅決遏止。

  • 4 # 恆善者

    火化是被強迫的,華人的傳統喪葬文化就是棺木下葬,這是中華5000年文明的重要組成,作為一個大部分信仰祖宗的民族,這點最基本的權利應該得到尊重。

  • 5 # 安說生死

    華人(主要是漢民族)多年以來形成了土葬和厚葬(大操大辦)的習俗,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殯葬文化)。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化,殯葬改革和移風易俗當然是必要的,但有兩個前提不可忽略:一是提倡殯葬改革的人或機構(包括政府),應該給人們提供一套大家能夠接受的新的做法;二是移風易俗應該是人們自願的行為,不可強迫執行。比如日本和臺灣,從前也是土葬,現在的法律規定可以土葬也可以火葬,而日本人卻都願意選擇火葬,日本的火化率竟高達99.99%(剩下的0.01是居住在偏僻的海島上的居民因交通不便而不得已才選擇的土葬),臺灣也因火葬比土葬便宜得多,大多數人都選擇火葬。中國政府將火葬定為國策是沒錯的,但並沒有將火化後可以集中安葬的公益性公墓準備好,對民間的盈利性的公墓(也叫經營性公墓)的審批也極其嚴格,客觀上已經形成了壟斷(至少是半壟斷)這才導致了城市的陵園公墓價格太貴人們直呼“死不起”,迫使很多人火化後又將骨灰帶回鄉村散葬亂埋,其中一些人又將不佔土地的骨灰盒裝入佔土地的棺材,“隆重”地埋葬了。政府推行火葬本來是為了節約土地,但因只專注於提高火化率不管火化後怎麼辦,結果使火化的“移風易俗”也失去了意義。至於“大操大辦”,屬於厚葬傳統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一種民族文化傳統。執政黨對黨員做出一些約束,黨員們就應該無條件執行,而非黨員的選擇只要不擾民就是自由的了!而且,“厚葬”和“薄養”並非標配,“厚養”和“厚葬”並行不悖只要不擾民而收入本身是正當途徑也就無可非議。我個人更贊成孔子的孝道觀點:“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這裡的重點不是以物質水平來衡量的“厚養還是薄養,厚葬還是薄葬”的二元論選擇,而是強調的是“禮”,也就是首先要的是尊重,其次是真正能夠體現尊重和愛的儀式,這和以物質為標準的薄厚並無直接關心。因為這些年我們摒棄了本來有著優良傳統的禮儀,現在又浮躁於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也就片面地探討是“厚養薄葬”還是“薄養厚葬”這一幼稚的偽命題了。選擇文明且符合時代精神的葬式首先應該從制定殯葬法律開始,同時也需要行業做出不懈的努力,作為一名殯葬工作者,深感責任重大,任重道遠。

  • 6 # 印象大周

    這就是給個地方的的風俗不一樣了,現在國家都提倡一切從簡了,不再倡導大操大辦了,但是這麼多年延續下來的風俗一時也不會改的那麼徹底,估計再過多少年以後慢慢的也就都跟著政策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不完美才叫人生,那完美的人生就沒有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