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湖夜雨92

    諸葛亮在五丈原,感到快要不行的時候,對自己年僅八歲的孩子放心不下,遂用盡一生的智慧,寫下絕命書,來教育兒子。這就是著名的《誡子書》。文章雖然短,但內涵很豐富,包含了如何做人,如何治學的道理。至今還對我們如何教育孩子還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諸葛亮先談了做人的智慧。告誡孩子,夫君子之行,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做為受人尊重的君子,要用靜,來修養身心,用簡單來培養品德。如果不恬淡一點,就無法明確志向,如果安靜不下來就不會有詩和遠方,不能實現遠大志向。

    在諸葛亮眼裡,安靜和簡單,節儉,是一個孩子做人,求學問的首要因素。再看看我們當下的孩子,能安靜下來嗎?家裡有電視,電腦,甚至有部分家長給孩子買一部手機,沒有自制力的孩子,就只能沉浸在遊戲,碎片化的影片中,不能自拔。有的把孩子送進了輔導班,豈不知幾十個人,能安靜下來?那樣喧囂的場合也不利於孩子成長,有時還助長了孩子敷衍了事之風。再說,不知何時,我們的孩子已與節儉無緣,零花錢多了,零食不離嘴,正餐就不願意吃了,有的總是偷偷的化妝,偷偷的描眉塗口紅,偷偷地穿奇形怪服,這些都於簡單,簡約的精神背道而馳。家長一定要為自己的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讓孩子沉浸書香,走進名著,受得住寂寞,耐得住誘惑,才是正途。

    諸葛亮還談了如何治學。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做學問,只有不斷積累,有堅定的志向,才能成材。方向,堅持,永遠是鳥兒展翅高飛的雙翼,而懈怠,懶惰,驕傲,浮躁,永遠是成功的大敵。懈怠就不能振作精神,浮躁就不能修養身心。不管你多聰明,放縱自己,終將廢人一個。

    諸葛亮認為,治學應不懈怠,不浮躁,腳踏實地,胸懷天地,堅持積累。啟示我們家長,要為孩子定立小目標,因著孩子的基礎,才力,鼓勵孩子一步步前進,超越自己就行。不要浮躁,急於求成,孔子說過,欲速則不達。要學習馬雲,和自己的團隊,不怕吃苦,吃了幾年泡麵,從基礎做起,才最終創造了阿里帝國。

    如若不然,可真如諸葛亮所說,我們的年紀與歲月飛馳,意志隨時光流逝而消磨,年紀大了,只能悲守窮廬,後悔又有什麼用呢?

  • 2 # 風一樣的橘子88

    諸葛亮去世前他親生兒子諸葛瞻才僅僅7歲,很難說他給孩子什麼教育,但是她給孩子留下一封戒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雖然沒有直接給兒子太多教育,但總體來說諸葛瞻作為官二代,還是繼承了父親的一部分美德。但是由於常年在中央為官,諸葛瞻沒有實戰經驗且為人固執己見,更可怕的是不能聽從下屬的合理建議。

    公元253年,諸葛恪起兵伐魏,大家覺得欠妥,於是讓諸葛瞻給他的堂哥寫信,提醒他要注意。結果諸葛瞻對下屬的建議無動於衷,雖然說最後東吳兵打敗不是因為諸葛瞻不給建議的原因,但從這個可以看出他對於下屬的建議這一塊,他是不怎麼聽進去的。

    還有諸葛瞻為人怠慢,心胸狹隘。當年,蜀國老臣譙周因為和諸葛亮的意見不合,諸葛瞻就不喜歡他,以至於當陳壽(三國志作者)擔任諸葛瞻的下屬時,還經常遭遇他的羞辱。

    即便如此,因為諸葛瞻父子死節,陳壽也不敢多加貶損。諸葛瞻繼承父親光環,雖然才能與官位不符,但總體而言他是個好官好臣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一新生,學的是車輛工程,想自學工程造價,不知道從哪入手,怎麼自學,現在是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