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鹹魚閒聊
-
2 # 萌主歷史
首先是封建王朝的嫡長制,沒辦法這是歷朝歷代的傳統,當然這個問題說法很多,和朱棣沒什麼關係,如果選兒子也輪不到朱棣 。
其實很多人都覺得太祖時代什麼都由自己掌控,但是隻要是人就有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太祖朱元璋在誰能繼承皇位這個問題上,曾多次徵求過大臣的一件,大家眾口一詞,都是舉薦朱允炆,因為朱允炆是太子朱標的次子,朱標死,其長子又早夭,皇位自然應傳給朱允炆。
儘管大臣們知道朱允炆生性柔弱,缺乏魄力,如宋徽宗趙佶,一樣吟詩作畫還行,當皇帝,治理國家,不太合適。但傳統的力量如此之大,眾大臣又執意如此,朱元璋也不好說什麼。
很多觀點認為朱元璋不選朱棣作為繼承人是因為朱棣並非馬皇后所生,所以在繼承人的選擇上,庶出的朱棣一定是被朱元璋排除在外了。
對於這個觀點,我持保留態度,畢竟正史記載朱棣的生母就是馬皇后,是朱元璋的嫡子。而很多人認為朱棣登基後篡改了史書,將自己的生母改成馬皇后,但我認為這種可能性很小,畢竟朱棣已經如願以償的登上皇位了,他的生母是誰根本不重要,天下百姓,朝中大臣不會因為他的生母是誰而對他的態度有所改變,更不會因此有謀反之心,明朝之前的歷朝歷代,非嫡子而繼承皇位的皇帝大有人在,嫡子庶子之分只在爭權期間才會起到關鍵性作用,一旦大勢已定,嫡庶之分將幾乎沒有任何作用,因而登基後的朱棣根本無需在自己的身份上做任何篡改!
所以如果說朱棣就是馬皇后所生,那麼朱元璋為何不選他作為接班人?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雖然朱棣是嫡子,但朱允炆是嫡長孫,在古代“子承父業”比“兄終弟及”更具有說服力。朱標雖然只是太子,但他生性寬厚仁孝,做太子的二十多年間兢兢業業,克勤克儉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大臣和百姓們的愛戴,在他們的心中朱標就是大明帝國未來的皇帝,連朱元璋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朱標死後,在感情上大家都傾向於立朱標的長子朱允炆繼位,事實上這種由嫡長孫繼承皇位也是沒有問題的。
2,朱元璋雖然也很重用朱棣,但這種重用和對朱標,朱允炆不一樣。朱元璋不僅是皇帝也是一位父親,在父親的心中一家人和睦融洽比什麼都重要,所以他很愛護自己的兒子們,真心希望他們將來都是大明朝的棟樑,所以明朝建國後,朱元璋把兒子們陸陸續續封王,讓他們駐守到全國各地,為朱家保衛江山,其中駐守在北部邊境的“九大塞王”實力最強,而這九王更是朱元璋眾多兒子中能力最強,最受朱元璋器重的。所以對於朱棣,朱元璋的重用是希望他能為老朱家守住江山,這種重用和對其他塞王的重用是沒有區別的。而對於朱標,朱允炆,朱元璋是將他們作為皇位接班人進行培養的。所以相比之下,朱元璋更不會立朱棣為太子了。
3,性格原因。眾所周知,朱棣的性格和朱元璋很像,藩王們尤其是九大塞王,經過長期的戰爭洗禮,性格方面肯定有殘忍暴躁的一面,而大明朝經過朱元璋的高壓統治後,急需一位仁厚的君主進行統治,來緩和這種緊張氛圍,朱允炆繼承了他父親朱標寬厚仁孝的性格特點,這與朱棣的性格形成巨大反差,這也是朱元璋堅持立朱允炆的原因之一。或許朱元璋的想法很單純,立朱允炆,以朱允炆的性格,他的兒子們一定能得到保全,但是若立朱棣或者其他兒子為太子,且不說朱允炆能不能全身而退,其他藩王也或許會不滿從而引發內亂,不利於朱家江山。當然了朱元璋怎麼也想不到,他死後子孫們會為了皇位而自相殘殺,但不可否認的是朱允炆確實很寬厚,靖難之役前後正是因為他的不忍,朱棣才得以保全性命。
所以不管朱棣是不是馬皇后所生,朱元璋都不立他為太子,也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