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下午,瑞典學院常任秘書馬茨·馬爾姆(Mats Malm)代表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宣佈,將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
諾貝爾文學獎開獎前,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無疑是最熱門的談論人選。
村上春樹專業陪跑12年,每年都是熱議人物,然而年年都是花落別家。
對於陪跑歷程,被稱為諾貝爾獎“小李子”的村上春樹,曾經在他的自傳作品《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形象得描述道:
“但凡名字叫獎的,從奧斯卡金像獎到諾貝爾文學獎,除了評價基準被限定為數值的特殊獎項,價值的客觀佐證根本就不存在。若想吹毛求疵,要多少瑕疵都能找得出來;若想珍重對待,怎樣視若瑰寶都不為過。”
從村上的字裡行間,不難看出,對於諾獎,他是曾經無數次渴望過,也無數次失望過,時至今日,恐怕已失望多於希望了。
村上春樹從29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了日群像新人獎。
1987第五部小說《挪威的森林》更是銷量破千萬冊,一度引起“村上現象”。
2002年創作另一代表作《海邊的卡夫卡》,憑藉這部作品,村上春樹入選美國“2005年十大最佳圖書”。
而後,村上春樹又獲得了有“諾貝爾文學獎前奏”之稱的“弗朗茨·卡夫卡”獎。
2009年,村上春樹憑藉新作《1Q84》榮獲耶路撒冷文學獎。
2015年,村上春樹獲得安徒生文學獎。
村上春樹,作為日本極具代表性的作家而言,撇去諾獎的遺憾不談,他的寫作人生,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村上春樹被稱為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後期作家”,作為80年代日本文壇的靈魂人物,其作品,在日本乃至全球,都具有廣泛的知名度及影響。
然而,就像那句經典的俚語所說“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對於作者而言,“不想拿諾貝爾獎的作者不是好作者。”
無論平時被人們如何盛讚,村上春樹的心中,依然渴望著一份諾貝爾的肯定。
曾有人評價,村上春樹之所以無法獲得諾貝爾獎,是因為他的作品缺乏一種本土性,在創作中刻意抹去民族色彩,不誤關係。
村上春樹的每一篇作品,都有其明確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但是村上慵懶的性格,並不願意主動去表達自身訴求,反而故作無所謂,似有似無得透露種種蛛絲馬跡,讓人們去挖掘,去總結。
不得不說,村上春樹是個很典型的日本男人,性格和文風均日本化。然而這種日本風格,卻不是當下各華人民所喜愛的。
特別在這個快消時代,人們更願意利劍出鞘,直指中心,哪怕鮮血淋漓,也在所不惜。
而村上春樹這種,鈍刀子割肉,半篇文章下來,作者意願仍在兜兜轉轉中,若隱若現,確實頗為無奈。
創作後期的村上春樹,也發現了自身特點的不足,並逐漸在修復,從他的作品《1Q84》、《騎士團長殺人事件》即可看出一二。
無論村上春樹最後能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對於其對世界文壇的貢獻,是無可厚非的。
古往今來,有許多傑出的作者,至死均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如: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俄國曆史上最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俄羅斯短篇小說之王-- 安東·契訶夫等。
對於諾貝爾文學獎,我們也無需過於迷信。
眾多作家的創作水平高低,從來不因諾獎的得失而改變,
諾獎,無非是錦上添花罷了。
10月10日下午,瑞典學院常任秘書馬茨·馬爾姆(Mats Malm)代表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宣佈,將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
諾貝爾文學獎開獎前,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無疑是最熱門的談論人選。
村上春樹專業陪跑12年,每年都是熱議人物,然而年年都是花落別家。
對於陪跑歷程,被稱為諾貝爾獎“小李子”的村上春樹,曾經在他的自傳作品《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形象得描述道:
“但凡名字叫獎的,從奧斯卡金像獎到諾貝爾文學獎,除了評價基準被限定為數值的特殊獎項,價值的客觀佐證根本就不存在。若想吹毛求疵,要多少瑕疵都能找得出來;若想珍重對待,怎樣視若瑰寶都不為過。”
從村上的字裡行間,不難看出,對於諾獎,他是曾經無數次渴望過,也無數次失望過,時至今日,恐怕已失望多於希望了。
村上春樹從29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了日群像新人獎。
1987第五部小說《挪威的森林》更是銷量破千萬冊,一度引起“村上現象”。
2002年創作另一代表作《海邊的卡夫卡》,憑藉這部作品,村上春樹入選美國“2005年十大最佳圖書”。
而後,村上春樹又獲得了有“諾貝爾文學獎前奏”之稱的“弗朗茨·卡夫卡”獎。
2009年,村上春樹憑藉新作《1Q84》榮獲耶路撒冷文學獎。
2015年,村上春樹獲得安徒生文學獎。
村上春樹,作為日本極具代表性的作家而言,撇去諾獎的遺憾不談,他的寫作人生,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村上春樹被稱為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後期作家”,作為80年代日本文壇的靈魂人物,其作品,在日本乃至全球,都具有廣泛的知名度及影響。
然而,就像那句經典的俚語所說“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對於作者而言,“不想拿諾貝爾獎的作者不是好作者。”
無論平時被人們如何盛讚,村上春樹的心中,依然渴望著一份諾貝爾的肯定。
曾有人評價,村上春樹之所以無法獲得諾貝爾獎,是因為他的作品缺乏一種本土性,在創作中刻意抹去民族色彩,不誤關係。
村上春樹的每一篇作品,都有其明確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但是村上慵懶的性格,並不願意主動去表達自身訴求,反而故作無所謂,似有似無得透露種種蛛絲馬跡,讓人們去挖掘,去總結。
不得不說,村上春樹是個很典型的日本男人,性格和文風均日本化。然而這種日本風格,卻不是當下各華人民所喜愛的。
特別在這個快消時代,人們更願意利劍出鞘,直指中心,哪怕鮮血淋漓,也在所不惜。
而村上春樹這種,鈍刀子割肉,半篇文章下來,作者意願仍在兜兜轉轉中,若隱若現,確實頗為無奈。
創作後期的村上春樹,也發現了自身特點的不足,並逐漸在修復,從他的作品《1Q84》、《騎士團長殺人事件》即可看出一二。
無論村上春樹最後能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對於其對世界文壇的貢獻,是無可厚非的。
古往今來,有許多傑出的作者,至死均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如: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俄國曆史上最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俄羅斯短篇小說之王-- 安東·契訶夫等。
對於諾貝爾文學獎,我們也無需過於迷信。
眾多作家的創作水平高低,從來不因諾獎的得失而改變,
諾獎,無非是錦上添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