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又叫旋轉袖,是包繞在肱骨頭周圍的一組肌腱複合體,肱骨頭的前方為肩胛下肌腱 ,上方為岡上肌腱,後方為岡下肌腱和小圓肌腱。這些肌腱的作用包括完成肩關節旋內,旋外和上舉活動,同時起到將肱骨頭穩定於肩胛盂上,維持肩關節的穩定性。
肩袖損傷多見於40歲以上男性,如為青年人,絕大多數伴有嚴重外傷史。目前肩袖損傷的病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外源性的機械性撞擊,即肩峰下撞擊下導致肩袖損傷;另外一個是內源性退變導致肩袖損傷,還有血運影響以及創傷所致肩袖損傷。
”
肩袖損傷的診斷
(1)臨床表現
· 肩關節疼痛,伴抬舉無力,夜間患側臥位疼痛明顯加重。疼痛分佈在肩關節前方和三角區,患側肩關節外展、上舉困難。
· 體查可見患側肩關節前方與大結節間隙壓痛,活動時可聞及或觸及關節內摩擦音,疼痛弧試驗陽性,肱骨大結節與肩峰撞擊試驗陽性。
疼痛弧試驗陽性:囑患者肩外展或被動外展患肢,當外展到60°~120°範圍時,岡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肩部出現疼痛為陽性徵。
肱骨大結節與肩峰撞擊試驗:具體方法為用手向下壓迫患側肩胛骨,並使患肩上舉,使肱骨大結節與肩峰撞擊而出現疼痛。
(2)疾病診斷
在肩袖損傷的診斷中,需要根據病史詢問、認真的體格檢查,以及影像學輔助檢查進行綜合分析。
· X 線檢查:對診斷無特異性,但有助於鑑別和排除肩關節骨折、脫位及其他骨、關節疾患;
· CT 斷層掃描檢查:在肩袖廣泛性撕裂伴有盂肱關節不穩定時,有助於發現肩盂與肱骨頭解剖關係的異常及不穩定表現;
· 超聲檢查:能發現岡上肌以外的其他肩袖斷裂,對二頭肌長頭肌腱病變做出診斷;對肩袖撕裂術後隨訪有其獨特的價值,其診斷的準確率為90%;
· 磁共振及磁共振關節造影:MRI 是目前檢查肩袖損傷最有效的影像學方法。肩袖損傷分為III 期(出血水腫期、肌腱炎和肩袖纖維化期、部分或完全撕裂期)。MRI 透過形態和訊號的異常反應可顯示肩袖損傷的各期表現。
MRI檢查圖,斜冠狀位(a)和軸位(b)顯示岡上肌腱(SST)和肩胛下肌肌腱(SSC)完全斷裂,殘端回縮(↑)
· 關節鏡診治:近期,關節鏡的檢查被認為是診斷肩袖部分撕裂的“金標準”,主要用於一些診斷較困難的病例。
肩袖損傷分期
Neer (1972)將肩袖損傷分為Ⅲ期:
· I 期為年齡<25 歲,病變可逆,活動時肩痛到活動期間痛,肩峰上區點狀觸痛,有疼痛弧,抗阻力時疼痛加重;
· Ⅱ期為年齡25~40 歲,反覆創傷引起慢性肌腱炎,持續性肩痛,常於夜間加重,體徵與I 期相似但更重;
· Ⅲ期包括完全性肌腱斷裂、骨性改變,年齡在40 歲以上,病史長,可以輕度肩痛到嚴重肩痛,夜間為甚。
肩袖損傷治療選擇
手術治療適用於完全性肩袖撕裂和非手術治療不滿意的肩袖部分撕裂者
術後康復治療
(1)第一階段為0-3周,以期達到最大限度的保護,保護手術的修復部位,減輕疼痛炎症反應,逐漸使得肩關節活動度達到外旋45°-內旋45°,前屈120°,改善肩胛及遠端的肌力和活動度。方法包括:鐘擺練習,每天3-6次10-20分鐘的冷療。
鐘擺練習:手撐椅面,彎腰90度,上臂隨身體以順時針方向環形旋轉10次,之後逆時針旋轉10次,每日練習3次。
肩袖又叫旋轉袖,是包繞在肱骨頭周圍的一組肌腱複合體,肱骨頭的前方為肩胛下肌腱 ,上方為岡上肌腱,後方為岡下肌腱和小圓肌腱。這些肌腱的作用包括完成肩關節旋內,旋外和上舉活動,同時起到將肱骨頭穩定於肩胛盂上,維持肩關節的穩定性。
肩袖損傷多見於40歲以上男性,如為青年人,絕大多數伴有嚴重外傷史。目前肩袖損傷的病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外源性的機械性撞擊,即肩峰下撞擊下導致肩袖損傷;另外一個是內源性退變導致肩袖損傷,還有血運影響以及創傷所致肩袖損傷。
”
肩袖損傷的診斷
(1)臨床表現
· 肩關節疼痛,伴抬舉無力,夜間患側臥位疼痛明顯加重。疼痛分佈在肩關節前方和三角區,患側肩關節外展、上舉困難。
· 體查可見患側肩關節前方與大結節間隙壓痛,活動時可聞及或觸及關節內摩擦音,疼痛弧試驗陽性,肱骨大結節與肩峰撞擊試驗陽性。
疼痛弧試驗陽性:囑患者肩外展或被動外展患肢,當外展到60°~120°範圍時,岡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肩部出現疼痛為陽性徵。
肱骨大結節與肩峰撞擊試驗:具體方法為用手向下壓迫患側肩胛骨,並使患肩上舉,使肱骨大結節與肩峰撞擊而出現疼痛。
(2)疾病診斷
在肩袖損傷的診斷中,需要根據病史詢問、認真的體格檢查,以及影像學輔助檢查進行綜合分析。
· X 線檢查:對診斷無特異性,但有助於鑑別和排除肩關節骨折、脫位及其他骨、關節疾患;
· CT 斷層掃描檢查:在肩袖廣泛性撕裂伴有盂肱關節不穩定時,有助於發現肩盂與肱骨頭解剖關係的異常及不穩定表現;
· 超聲檢查:能發現岡上肌以外的其他肩袖斷裂,對二頭肌長頭肌腱病變做出診斷;對肩袖撕裂術後隨訪有其獨特的價值,其診斷的準確率為90%;
· 磁共振及磁共振關節造影:MRI 是目前檢查肩袖損傷最有效的影像學方法。肩袖損傷分為III 期(出血水腫期、肌腱炎和肩袖纖維化期、部分或完全撕裂期)。MRI 透過形態和訊號的異常反應可顯示肩袖損傷的各期表現。
MRI檢查圖,斜冠狀位(a)和軸位(b)顯示岡上肌腱(SST)和肩胛下肌肌腱(SSC)完全斷裂,殘端回縮(↑)
· 關節鏡診治:近期,關節鏡的檢查被認為是診斷肩袖部分撕裂的“金標準”,主要用於一些診斷較困難的病例。
肩袖損傷分期
Neer (1972)將肩袖損傷分為Ⅲ期:
· I 期為年齡<25 歲,病變可逆,活動時肩痛到活動期間痛,肩峰上區點狀觸痛,有疼痛弧,抗阻力時疼痛加重;
· Ⅱ期為年齡25~40 歲,反覆創傷引起慢性肌腱炎,持續性肩痛,常於夜間加重,體徵與I 期相似但更重;
· Ⅲ期包括完全性肌腱斷裂、骨性改變,年齡在40 歲以上,病史長,可以輕度肩痛到嚴重肩痛,夜間為甚。
肩袖損傷治療選擇
手術治療適用於完全性肩袖撕裂和非手術治療不滿意的肩袖部分撕裂者
術後康復治療
(1)第一階段為0-3周,以期達到最大限度的保護,保護手術的修復部位,減輕疼痛炎症反應,逐漸使得肩關節活動度達到外旋45°-內旋45°,前屈120°,改善肩胛及遠端的肌力和活動度。方法包括:鐘擺練習,每天3-6次10-20分鐘的冷療。
鐘擺練習:手撐椅面,彎腰90度,上臂隨身體以順時針方向環形旋轉10次,之後逆時針旋轉10次,每日練習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