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寶珠兒去旅行
-
2 # D戰北陌
這個一句話因人而異吧。
看透人生那就要看一個人經歷多少,看到多少,領悟多少。
我才16歲,便看透了半個人生吧!說整個人生太大了。太籠統了。因為我見過的很多,可沒見過的也很多。
原因就是我經歷的多。
我經歷過很多坎坷,和困難。可這樣卻磨練我的心志。
-
3 # 蘑麼大
一般來講,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是在大人眼裡評估一個小孩子,三歲左右,就能基本看明白他長大啥樣,到了七歲,看透他一生也不是問題。這不僅是經驗判斷,咱有資料。
英國倫敦精神病學研究所教授卡斯比,發表研究報告稱,3歲幼童的言行就可預示他們成年後的性格。這一報告為“三歲看小”的說法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在英倫三島引起轟動。卡斯比教授的研究報告說:
1980年,卡斯比教授同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對1000名3歲幼兒進行了面試,根據面試結果,這些幼兒被分為充滿自信、良好適應、沉默寡言、自我約束和坐立不安5大類。2003年,也就是當他們26歲時,卡斯比等精神病學家再次與他們進行了面談,並且對他們的朋友和親戚進行了調查,結果是:
當年被認為“充滿自信”的幼兒佔28%。小時候他們十分活潑和熱心,為外向型性格。成年後,他們開朗、堅強、果斷,領導欲較強。
40%的幼兒被歸為“良好適應”類。當年他們就表現得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煩意亂。到26歲時,他們的性格依然如此。
當年被列入“沉默寡言”類的幼兒佔8%,是比例最低的一類。如今,他們要比一般人更傾向於隱瞞自己的感情,不願意去影響他人,不敢從事任何可能導致自己受傷的事情。
10%的幼兒被列入“坐立不安”類,主要表現為行為消極,注意力分散等。如今,與其他人相比。這些人更容易苦惱和憤怒。熟悉他們的人對其評價多為:不現實、心胸狹窄、容易緊張和產生對抗情緒。
還有14%的“自我約束型”幼兒長大後的性格也和小時候一樣。
所以,你想看透自己的一生,可以在任何年齡找到了解你小時候的大人,問一下,就知道了。
以上絕非戲談,小時候的事決定一輩子的事,因為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而性格決定命運,命運就是一生。
如今,不惑之年已過,這歲數還是看不透自己,看不清楚周邊,仍然時常有惑。什麼原因?蘇東坡古稀之年,仍然難得糊塗,比咱們聰明十倍的人都不得不糊塗一生,作何感想?
說白了,3歲,早點啟蒙;7歲,早點發力;18歲,早點立命;22歲,抓緊衝鋒;30歲,早點立業;40歲,再上一層;50歲再活一生……人生哪能看透,認識自己的個性本能,發揮自己的優勢性情,積累興趣相關的知識技能,你就會駕馭自己,快活一生。
人生,自己看不透,老人會看清。
人生,何須看得透,最重是過程。
人生,放下執意念,減負可放鬆。
人生,風光無限美,隨遇而安心。
-
4 # 歲月anran
因人而異,有些看透不說,這叫成熟,有些則看不透也說不出,只能說是單純,成人的世界裡,年齡相同,則思想不同、觀念不同,成熟與單純是不分年齡的。
回覆列表
當我十歲的時候,母親受工傷住院,做鐵路工人的父親每天面對三個不懂世事的子女愁眉不展,那時我以為自己看透人生了;當我二十五歲的時候,我參加工作並結婚成家了,人生突然間變得那麼美好,前途似乎一片光明,那時我以為自己看透人生了;當我五十歲的時候,家裡老人有的生病,有的去世了,孩子參加工作了但很迷茫,以後的日子不知還有多久,我發現我似乎越來越看不透這變幻莫測的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