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巫女阿滿
-
2 # 月影清漣
很簡單,一、大義,無論李淵是謀反還是如何,必須要有一塊遮羞布,是“禪讓”,不是搶。
第二,天下七十二路反王,局勢還不明瞭,誰稱帝誰死,給了別人聯合攻打的藉口。
三,民心,人們還認為天下是隋朝的,突然出現個新王朝,那是什麼?是笑話。例如,現在天津宣佈成國,你會怎樣應對?當玩笑。
四,隋煬帝還未死,李淵無論是人情,還是大義,都不允許他稱帝。
五,隋煬帝對李淵不錯,李淵自己也在質疑自己。
-
3 # 南方鵬
李淵在攻下長安後為什麼不立即稱帝?
617年李淵晉陽起兵,沿路排除艱難險艱,終於來到長安城下,當時留守長安的是楊廣的元德太子楊昭第三兒子代王楊侑,楊昭在605死後,太子之位空缺,隋煬帝親征高句麗時,命楊侑留守長安,楊昭長子越王楊侗鎮守洛陽。據說楊侑氣度非凡,有明君氣象,許多大臣對他忠心耿耿。如侍讀姚思廉,左翎衛將軍陰世師等,李淵在長安城外誘開城門不成,僵持近半個月,義軍開始出現騷動,李淵便下令攻城。並告誡全體將士,城破後不得冒犯七廟,不得侮辱代王及其宗室,違令者誅三族。惡戰二十多天,長安陷落。
對於各地不就範的義軍和隋朝舊部,李淵依然採取懷柔為主的策略,那些率部帶著領土投降的人以及許多在戰場上被打敗的人,都被給予特赦並封官賜爵,這些做法使得更多的叛亂領袖們甘願轉而效忠長安王朝。待到全國形勢明朗,618年四月,隋煬帝楊廣在江都被亂軍所殺,得知訊息後,當年五月,李淵廢黜楊侑,自立為帝,建立唐朝。
大業十三年十一月,李淵起義軍拿下長安,推舉隋煬帝的孫子代王楊侑為皇帝,改元義寧,遙尊在江都的楊廣為太上皇。
這時候的李淵是有條件稱帝的,那麼他為什麼不稱帝呢?我認為有下面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忠君的道德觀念所影響
忠於皇帝忠於國家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政治道德。所謂政治鬥爭,無非就是團結多數人,如果過早的稱帝,就在道德上站不住腳,這種道德觀念對竇建德這種江湖草莽其實還好,但是對李淵這種大隋官員還是很有影響的。古人講究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一旦道德上站不住腳,就等於人為的增加成功難度。
李淵佔據長安,擁立代王楊侑做皇帝,推楊廣為太上皇,他沒有公開推翻隋朝,他還是隋朝的大臣,如果此時稱帝,無異於和那些還忠於隋朝的勢力決裂,這沒有必要。一個名分而已,反正稱不稱帝都不影響他對所控制地盤的掌控力。
第二個原因:避免自己成為矛盾焦點
曹操當年拒絕孫權的稱臣,說孫權有陰謀,把他架在爐火上考,就是不想讓自己成為矛盾焦點。李淵不稱帝,也是這個原因。自從秦始皇開始皇帝制度之後,皇帝就是獨一無二的,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一國不容二主。皇帝與皇帝不可共存。
隋末群雄都想當皇帝,但除了沒腦子的劉武周和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宇文化及和薛舉之外,稱帝的人並不多。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知道,一旦自己稱帝,就代表要和所有的人拼個你死我活。
這方面,李淵還是很低調的,他在起兵之初給李密寫的信就很低調,說自己沒有稱帝之心,如果李密有想法,他願意真心奉戴。其實,後來元末明初時,謀士朱升給朱元璋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也是這麼個意思。
其實簡單來說,就是在這種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的時候,稱帝這種事兒,除了名聲上好聽一點,手下人跟著加官進爵會更賣力一點之外,其餘都是吃力不討好的。
感謝閱讀,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