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並不喜歡經濟學數字學等等,對這些書沒有耐心看下去,看它只是為了豐富提升自己,那我還有必要看這類書嗎?
3
回覆列表
  • 1 # 有書快看

    眾所周知,當今時代的知識更新週期越來越短,各類書籍浩如煙海,而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都相當有限,知識的焦慮困擾著每一個都市人。到底應不應該為了提升自己看一些自己不感興趣的書?

    有書君以為,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都曾面臨的,或正在受到它的困擾。今天有書君就針對這個話題,結合自身的讀書經驗和感悟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莊子就說過這麼一段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意思是說啊,我這一輩子是有限的,但是知識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無限的知識,這事不划算,我不願意這麼幹。

    話是這麼說,可是誰有莊子的灑脫和超然,這句話我們聽聽就當解悶了,別當真。要是真想提升自己,開闊眼界,不感興趣的書那是非讀不可。

    有書君讀大學那會對西方文學有很大的興趣,但是外國文學中很多典故都出自聖經,要是不知道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對這一段話的把握就會含混不清,所以有書君就找了一本《聖經》來讀。讀到四分之一的時候就覺得看不下去了,很難讀,人名很多,關係很複雜。比如基甸一共有七十個兒子,你很難記清到底都有誰。

    於是有書君就去請教自己的老師,提出的問題就是,“老師,我應不應該看那些自己不感興趣的書呢?”

    我們老師連想都沒想告訴我,說:“那肯定要看啊。作為一個學中文的,各類書籍都應該看,這樣才有提高。”

    “老師,那些書真的挺難讀的,而且我自己喜歡的書還沒有讀完呢?”

    “孩子,書總是讀不完的,無論是自己感興趣的,還是不感興趣的。但是如果從擴大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知識面來說,讀自己不感興趣的書要比自己喜歡的書效率更高,效果也更明顯。”

    “不懂!”

    “如果把自己喜歡的書化成一個世界,把不喜歡的書歸為一個世界,如果你一直不接觸不喜歡的那部分書,你就永遠不知道喜歡那類書的人是怎麼想的,你不會理解他們的世界,這也就限制了你思考問題的角度。”

    儘管時過境遷,有書君還是記得當年老師的教誨。老師的一番話也確實對有書君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最直接的莫過於堅持讀完了《新約》和《舊約》。此後,有書君在讀書時也沒有隻讀自己喜歡的書,對於一些其他領域的書也有所涉獵。比如關於經濟的,吳曉波先生的《歷代政治變革得失》和亞當斯密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等等;關於音樂的調性和聲及二十世紀音樂等等。

    這些書的影響不一而足,就拿吳曉波先生的《歷代經濟變革得失》這本書來說,他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從春秋戰國到改革開放這段時期內重大的經濟事件,觀點犀利,和正統教材有著很大的不同,這是很少人能做到的。

    讀不同種類的書,甚至是自己不感興趣的書,從本質上來說,都是為了增加自己思考問題的角度。什麼是大學?大學就是以各種不同角度看待世界的專業群體,而我們通常只能選擇一個視角去看待周邊的一切,這就造成了我們視野的狹隘和理解的侷限。

    而那些你不喜歡的書,正是看待世界的其他視角,多涉及一個學科,你就會增加一個看待世界的視角;多讀一本,你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就多一份理解。如果能一直堅持下去,有書君覺得這樣的人,一定是生活的智者,活的瀟灑且通透。

    所以,但從提升自己來說,那些不感興趣的書非讀不可。此外,有書君想要提醒廣大書友的是,“但當涉獵耳,且欲卿治經為博士耶?”如果遇到了一本是非不感興趣的書,看一眼就要吐的那種,有書君以為,這樣的書不讀也罷。本來大家的時間都不多,精力也有限,為了一本書寢食難安的,確實犯不上。

  • 2 # 以一貫之

    我覺得是可以看下去的。我本身就是在學經濟學的。對數字等很是頭疼。本身也不太喜歡這個專業,但是學了學了還是感覺挺有意思的。其中的某些部分可能會令你喜歡的,就像博弈論等等。會有意思的。可以當來一個閒時閱讀的內容來讀。我也不知道經濟學有啥用,不過又好像挺有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體重較大的糖尿病人以液體食物為主好不好?有什麼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