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脫離原始的奴隸社會到現在的科技飛速發展經過了3000多年,這期間有數不清的帝國王朝遽興遽滅,興衰無常,不斷上演“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人間悲喜劇,直叫看客們發出“人間正道是滄桑”的感慨。
古人們一方面認為“天道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另一方面也希望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從而資治通鑑,最終古往今來的聖賢們發現了這樣一條鐵律: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在《史記.貨殖列傳》中的具體表述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所以,世界上人圍繞著錢來打轉轉,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歷史上,一個王朝面臨最大的危機,往往是財政危機,所以任何一個帝王最先關注無一例外都是每年的歲入。人類儲存到現在的最早的文字資訊就是關於稅收的,而不是王公貴族的詩歌或是文明的法典。
原始的稅收是實物稅,在王朝帝國的官僚們發放薪水,或評定階秩時,往往還以“石糧”作為區別。可是,人類社會由於分工的不同,使得交易成為必須,而以物易物遇到了很大的麻煩,以公信力為基礎的貨幣就成為媒介,被作為等價物參與經濟活動。這些流通的等價物就是錢,一般都是以社會公信力來背書,或者以帝國的行政力量來強制推行。所以,我們看到歷史上有很多王朝都有過經濟改革,其主要內容大多都是幣制改革。
錢,自從誕生的那一天起,作為有價值貨物的等價物,就被賦予了特殊意義。擁有更多的錢,只要社會不崩潰,就意味著擁有更多的財富,而在私有制社會中,財富通常也意味著社會地位。不管是古巴比倫的大麥,還是中國古代的貝殼,還是後來的黃金、白銀、黃銅、紙幣等,作為貨幣出現的物品多樣,形制也多有變化。但是,錢被抽離出來,被當做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象徵存在的現象一直存在。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人類作為具備社會屬性的智慧生物,除了個體的差異之外,還有更多的宗教、文化的區別。這些差別往往會在社會中形成傷痕,人們彼此爭鬥、受傷、流血,人類歷史上大多數的戰爭都與此有關。直到人類文明走到了現代,推翻了神權、佛權、帝權等,發展到了民主、共和的時代,依然還會有“柏林牆”、“三八線”這樣涇渭分明的社會傷痕。
在北愛爾蘭的首府貝爾法斯特,由於歷史、政治、文化、宗教等原因,一街之隔都能築牆而老死不相往來。更有離譜的是,把牆深埋進地下數米深,不僅活著不來往,死了也不準備和解。在1970-1990年代,北愛經常發生械鬥、槍戰。這讓崇尚自由民主的英國政府大傷腦筋,蘇格蘭已經不聽招呼了,如果北愛也來這麼一出,大英帝國就徹底歇菜了。怎麼辦?
英華人是海洋民族,最喜歡做生意,也最善於用金錢來擺平一切。這些愛爾蘭人不是不服管嗎?那好,你繼續做順民,只要不鬧事,大英政府會一直用金錢來平衡大家暴躁的心情。用金錢來收買政治的妥協,這在人類社會發展到當下,雖然是無奈之舉,但多少也能減少一些分歧。
所以很多人都喜歡錢,因為人們相信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會是太大的問題。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再小到一個個人,歷來都首先是一個經濟單位,其次才是政治單位,量入為出乃是持家有道的必要條件。錢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以致於刑偵案件都將“謀財”作為主要作案動機優先考慮。
所以,不是政治家,也不是軍事家,而是金錢促成了現代社會的面貌。金錢的衍生物,各種經濟手段和措施,都在人類社會的幕後發揮著支配作用。人們蠅營狗苟也好,揮斥方遒也好,視財如命也好,糞土當年萬戶侯也好,錢作為客觀存在,不增不減,不喜不悲。中國的古代先賢們也早已告誡了人們對待金錢的態度: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人類從脫離原始的奴隸社會到現在的科技飛速發展經過了3000多年,這期間有數不清的帝國王朝遽興遽滅,興衰無常,不斷上演“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人間悲喜劇,直叫看客們發出“人間正道是滄桑”的感慨。
古人們一方面認為“天道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另一方面也希望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從而資治通鑑,最終古往今來的聖賢們發現了這樣一條鐵律: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在《史記.貨殖列傳》中的具體表述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所以,世界上人圍繞著錢來打轉轉,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歷史上,一個王朝面臨最大的危機,往往是財政危機,所以任何一個帝王最先關注無一例外都是每年的歲入。人類儲存到現在的最早的文字資訊就是關於稅收的,而不是王公貴族的詩歌或是文明的法典。
原始的稅收是實物稅,在王朝帝國的官僚們發放薪水,或評定階秩時,往往還以“石糧”作為區別。可是,人類社會由於分工的不同,使得交易成為必須,而以物易物遇到了很大的麻煩,以公信力為基礎的貨幣就成為媒介,被作為等價物參與經濟活動。這些流通的等價物就是錢,一般都是以社會公信力來背書,或者以帝國的行政力量來強制推行。所以,我們看到歷史上有很多王朝都有過經濟改革,其主要內容大多都是幣制改革。
錢,自從誕生的那一天起,作為有價值貨物的等價物,就被賦予了特殊意義。擁有更多的錢,只要社會不崩潰,就意味著擁有更多的財富,而在私有制社會中,財富通常也意味著社會地位。不管是古巴比倫的大麥,還是中國古代的貝殼,還是後來的黃金、白銀、黃銅、紙幣等,作為貨幣出現的物品多樣,形制也多有變化。但是,錢被抽離出來,被當做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象徵存在的現象一直存在。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人類作為具備社會屬性的智慧生物,除了個體的差異之外,還有更多的宗教、文化的區別。這些差別往往會在社會中形成傷痕,人們彼此爭鬥、受傷、流血,人類歷史上大多數的戰爭都與此有關。直到人類文明走到了現代,推翻了神權、佛權、帝權等,發展到了民主、共和的時代,依然還會有“柏林牆”、“三八線”這樣涇渭分明的社會傷痕。
在北愛爾蘭的首府貝爾法斯特,由於歷史、政治、文化、宗教等原因,一街之隔都能築牆而老死不相往來。更有離譜的是,把牆深埋進地下數米深,不僅活著不來往,死了也不準備和解。在1970-1990年代,北愛經常發生械鬥、槍戰。這讓崇尚自由民主的英國政府大傷腦筋,蘇格蘭已經不聽招呼了,如果北愛也來這麼一出,大英帝國就徹底歇菜了。怎麼辦?
英華人是海洋民族,最喜歡做生意,也最善於用金錢來擺平一切。這些愛爾蘭人不是不服管嗎?那好,你繼續做順民,只要不鬧事,大英政府會一直用金錢來平衡大家暴躁的心情。用金錢來收買政治的妥協,這在人類社會發展到當下,雖然是無奈之舉,但多少也能減少一些分歧。
所以很多人都喜歡錢,因為人們相信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會是太大的問題。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再小到一個個人,歷來都首先是一個經濟單位,其次才是政治單位,量入為出乃是持家有道的必要條件。錢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以致於刑偵案件都將“謀財”作為主要作案動機優先考慮。
所以,不是政治家,也不是軍事家,而是金錢促成了現代社會的面貌。金錢的衍生物,各種經濟手段和措施,都在人類社會的幕後發揮著支配作用。人們蠅營狗苟也好,揮斥方遒也好,視財如命也好,糞土當年萬戶侯也好,錢作為客觀存在,不增不減,不喜不悲。中國的古代先賢們也早已告誡了人們對待金錢的態度:君子愛財,取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