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龍駐防的皮島,位於鴨綠江口東之西朝鮮灣中。島嶼並不算大,但位於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樞紐處,位置衝要,故在17世紀時被中國明朝軍隊佔據15年,作為牽制後金的基地。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小學生
-
2 # 靖顰新酆
建議看看《竊明》,那本小說雖然帶了作者個人偏見主義,但總概括了毛文龍八年來的功績。他袁崇煥不過打了兩場勝仗,憑什麼殺毛文龍?!朝廷一年耗資四百萬兩的關寧軍,才控制多大點地盤?!(儘管地形不同,但關寧軍才幹了些什麼業績?)
-
3 # T型男神
袁崇煥是後金的奸細,這個已經有過定論了還有什麼可討論的?無論什麼原因,袁崇煥一個督師有什麼資格擅自去處理軍區的司令員呢?這不是平時,這是戰時,在戰時,隨便換主將都是天大的事情,皇上都不敢這麼隨便,他一個督師怎麼能有這個膽量呢?作為督師,是代表皇上代表朝廷來督師的,不是代表自己,他有什麼資格擅自抓捕?而且還殺了?這是皇上和朝廷的意思嗎?有沒有問過皇上?古代就是殺個平民百姓普通罪犯縣令也得上報州府,州府上報刑部的。他袁崇煥就直接把毛文龍給殺了,這他媽的如果不是敵人給撐腰,誰敢這樣做?
袁崇煥就任薊遼督師後,崇禎帝對他給予厚望,除授其兵部尚書銜外,還親賜尚方寶劍,付其先斬後奏之權,令他統籌全域性。袁崇煥也深感皇帝知遇之恩,向崇禎帝誇下“五年復遼”的海口。因此,袁崇煥的壓力可謂如泰山壓頂。而毛文龍在袁崇煥赴任後,自恃軍功,看不起這個文官出身的統帥,對袁崇煥非常傲慢無理。董卓曾有一句名言,不殺不足以立威。袁崇煥除了需要誅殺毛文龍以立威外,還需要藉此統一遼東的軍事指揮權,以免大戰到來之時各將不服調遣,或各自為戰。這樣很難在處於軍事優勢的後金軍前佔到便宜。從這個層面來看,袁崇煥確實做的沒錯。但毛文龍的死卻沒有那麼簡單,他的死,多半與明朝激烈的黨爭有關。
毛文龍原來在遼東巡撫王化貞屬下任遊擊,王化貞兵敗後,毛文龍繼續在沿海島嶼招收逃亡的漢人,擴充力量,並不時襲擾後金後方,給後金造成不少麻煩。明廷屢次對他封賞,授為總兵,鎮守皮島。毛文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輦金京師”賄賂魏忠賢,拜“魏忠賢為父”。毛文龍雖然於國有功,但他依附魏忠賢的作法自然被明朝官僚看成是魏忠賢的黨羽。恰巧毛文龍鎮守皮島,自恃有功,“漸驕恣,所上事多浮誇,索餉又過多,歲百二十萬,朝議多疑而厭之”,“時朝議憂皮島文龍難馭”。而後金也不斷派人誘降毛文龍。這樣一來,毛文龍成了朝中大臣眼中的定時炸彈。袁崇煥被召入京,大學士錢龍錫和他商討遼東局勢時,就準備要殺毛文龍。袁崇煥對錢龍錫說道:“可用,用之,不可用,殺之。”
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六月初,袁崇煥以閱兵為名,來到皮島。五日,邀請毛文龍到山上觀看將士騎射,被預先埋伏好的甲士綁縛。毛文龍不服,袁崇煥歷數他的十二大罪,使之“喪魂魄”,無言以對,最後被尚方寶劍斬之。把原屬毛文龍計程車卒二萬八千人分四協,由毛文龍子承祚、副將陳繼盛、參將徐敷奏、遊擊劉興祚分別管領,俱受陳繼盛節制。處理完毛文龍的事情後,袁崇煥就返回寧遠,向朝廷上報誅殺毛文龍的經過,並說:“文龍大將,非臣擅誅,謹席稾待罪。”崇禎帝聽到這個訊息後非常驚訝,但毛文龍已死,現在正依靠袁崇煥,所以,不好責備,還好言讚揚,接著又宣告毛文龍罪,“以安崇煥心”。但毛文龍畢竟官拜總兵,且屢立戰功,即使其罪當誅,袁崇煥也應該先行上奏皇帝,而不應該擅自作主將毛文龍殺了。袁崇煥急於整頓遼東軍務,其心可諒,但他擅殺毛文龍的作法確實讓崇禎帝對他起了疑忌之心。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客觀上來講為後金除去一個勁敵,是一件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毛文龍雖然有罪,但他一直堅持與後金作戰,立場堅定,他的功績不容抹殺。毛文龍被殺後,袁崇煥並沒有妥善處理好善後事情,皮島軍心渙散,有的將領如清廷所封三藩中的二王孔有德、尚可喜等便投降了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