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676904689326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出處:清代文學家袁枚《所見》

    1、所見:寫詩人所看見的事物。

    2、牧童:放牧牛羊的小孩。這裡是指放牛的娃娃。

    3、黃牛:牛的一種毛多呈黃色,也有黑色或紅棕色。能耕地拉車,體型比水牛小。一般分為蒙古牛、華北牛和華南牛三大型別。

    4、振:振盪;迴盪。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5、林樾(yuè):指道旁成陰的樹林。樾,樹蔭。

    6、意欲:想要。

    7、鳴蟬:鳴叫的知了。

    8、閉口:閉上嘴巴,不發出聲音的意思。

    擴充套件資料

    這是一首反映兒童生活的詩篇,詩人在詩中讚美了小牧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後寫小牧童的靜態,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顯得特別專注。

    “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聽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

    這首詩正是在這種起伏變化中獲得了巨大的藝術效果。詩的語言,明白如話,質樸無華,十分本色。至於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沒有,詩人沒有寫,留給讀者去體會、去遐想、去思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頭大的人適合戴什麼樣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