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蘇臨淵閣徐淵

    明朝時期,正式確立御史巡按制度,設十三道監察御史一百一十人,再從他們中選派巡按御史。從十三道監察御史中選派巡按御史十分嚴格,每名巡按御史的產生,都是先由都察院選出兩名候選人,引至皇帝面前,請皇帝欽點一名。十三道監察御史平時歸中央都察院管理,但在履行職能時又不受都察院控制,直接對皇帝負責。巡按御史職責是代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斷”。巡按御史代表皇帝巡視地方,又叫“巡方御史”,俗稱“八府巡按”,專門負責監察,一般不理其他事務,權力極大。他們代表皇帝行使監察權,能夠“以小監大”、“以卑督尊”。明代有很完善的出巡法規,先後制定有《出巡相見禮儀》、《奏請差點》、《巡歷事例》和御史回道考察法規,劃定了監察範圍。這些做法既是對出巡官員職責的明確也是對出巡官員的約束。另外,職掌巡察的監察機構通常實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領導,只對皇帝一人負責,不受其他部門干擾,便於獨立行使職權。明 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配夫人宋氏合葬墓誌銘》:“迨奉命巡城,而持斧埋輪,貴戚斂手。會有一璫殺人,公(袁可立)廉其狀,捕而繩之,法不少借。”

    想當巡按御史,先進入這一百一十人的圈子吧

  • 2 # 石碧史家

    明朝的巡按御史不像現在的公務員一樣可以直接考,而且巡按御史也不是一個專門設定的官職。所謂巡按,就是朝廷派人代表皇帝巡視各地民情,考察各地吏治。明代時,一般於每年的八月派遣督察院的監察御史巡按各地,一般每個省派一人,重要邊鎮如宣大、遼東、甘肅各一人。所以,巡按御史是由督察院的監察御史來充任的,又稱外差或特差。

    要成為明代的監察御史,首先必須要有功名,也就是必須是進士或者監生身份,吏曹出身的是沒有資格當御史的。《明會要·職官五》記載,永樂皇帝曾召見張循理等二十八名御史,問及出身,有洪秉等四人不是進士,而是由吏提拔的,永樂皇帝就免去了這四人的御史身份,並規定御史必從進士及監生中有學識並通達治體者選任。可見,科舉出身是成為明代御史的先決條件。

    取得進士或者監生身份後,只能說是初步具備了成為御史的條件。宣德皇帝時又規定:監察御史的選拔必須由督察院堂官和各道主官推薦,再由吏部嚴格審查合格後,奏請皇帝批准才能生效,如果所保舉的人不稱職或者犯法,舉薦者同罪。同時還規定初入仕途者不得擔任御史職務,可見明代御史選拔之苛刻。

    總的說來,明代的巡按是由監察御史臨時充任的,而要成為御史,必須透過科舉考試取得進士或監生身份,並且在擔任了一定時間的其他職務後才能成為御史候選人,還要透過吏部對人品、能力等各方面的考核,最後經皇帝批准才能擔任御史職務。

  • 3 # 無私無畏征服星辰大海

    準確的說應該叫“都察院監察御史”是正七品官員。古代並沒有指定考那個部門官職的制度,當什麼職務那是吏部合準後,由皇帝來指定。明清兩朝選撥官員的最主要手段就是科舉制度,俗稱科班出身。另外還有花錢買官的,就是捐班。明朝設有都察院,設定十三道監察御史,清朝初年模仿明制也設立了十五道監察御史。監察御史平時處理日常工作叫內差,工作在京城內完成,有外派巡察工作時,又分,巡按,巡鹽,巡漕幾種。

    巡鹽,巡漕,的工作範圍從字面上也很好理解就不用多說了,而巡按御史的工作範圍就比較大了。民生,吏治,大事小情什麼都可以管。監察御史品級雖小,但權力可一點都不小,老百姓俗稱“欽差大臣”,學名叫“代天巡狩”。小事可以不上報自己作主,大事可直接上達天庭不經過都察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箭隊慘敗森林狼16分,哈登與保羅主動攬責,德安東尼:不想打就回家。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