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如果這是歷史
-
2 # Z智慧
歷史沒有如果,勤王路中崇禎吊死,想歸順大順確受到劉宗敏霸佔愛妾陳圓圓窩囊氣,自知不敵大順最後決定聯合後金,清軍也不是善類,入關以後氣勢恢弘,只能降清,後來反叛清朝也是康熙逼的,所以裡外為難,揹負漢奸賣國賊罵名,
-
3 # 小郭蟈剪輯
歷史沒有如果,但我們可以在另一個平行的時間空間裡,去做一下推測,1644吳三桂要做什麼擇。在那個時間裡他有三個選擇:1、效忠明,二、投降清,三、降順。
1644年(明崇禎17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佔領北京,崇禎皇帝自縊在煤山的一棵歪脖樹下,大明王朝進入倒計時。
一:吳三桂效忠明王朝,以最快的速度入京勤王,可是一個已經爛到根的大明是能夠憑藉一場戰爭的勝利可以挽回的嗎?看看開啟北京城的官員,麻木的人民,多疑且剛愎自用的皇帝。吳三桂在三月五日接到命令入京勤王,三月十九日北京陷落,皇帝自縊,而吳三桂到二十二日才知道沒有皇帝了,北京丟了。自此在山海關的吳三桂被李自成和清夾在了中間。吳的選擇也只能是李或清了,除非他想為崇禎殉葬。
二:降順,且不說陳園園的事,吳三桂的衝冠一怒為紅顏卻是給他加了不少的分。可做為一個成熟的軍事統帥和他以後的所做所為,這個我想在吳三桂放清軍入關的原因上是佔很小的比例的。
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在佔領北京後的所作所為,世間的有識之士看到這個人做不成明太祖。階級立場的不同讓吳三桂對李自成的政權是不信任的,儘管他也考慮過李自成,也向李自成表達過合作的意思,這不過是吳的試探,欺騙,和他待價而沽的手段罷了。
做為明王朝的世代武官,做為名將祖大壽的外甥,吳襄的兒子手中有最精銳的騎兵的吳三桂。他是看不起李自成這幫農民起義軍的,要不是天災人禍,他成不了氣候。
所以對於李自成不是最好的選擇,李自成在佔領北京後的各種表現證明,他也不會因為多了一個吳三桂而立於不敗之地,進而一統天下。李自成和他的前輩很像,那個人叫黃巢。
三: 降清,歷史吳三桂降了清,他當然不是為了一個美人,連父母家人都不顧得人會為一個女人而衝冠一怒,我是不怎麼信的(吳三桂的一家34口是在山海關大戰之後,李自成回到北京殺的,不是在李去山海關之前)。
投靠清的吳三桂人生開始開掛,一路從山海關打到雲貴官做的夠高(平西王),這是有清一朝漢人的最高了,且是實權的平西王,手下驕兵悍將,一時風光無限。
吳三桂的人生落幕是和清王朝政策的改變分不開的,做為一個滿人的政權,做為一箇中央集權的王朝是不可能讓一個漢人做一個化外之地的王的。清入關之後,由於兵員的問題,在加上南方的南明政權的原因,必須依靠這些從明王朝投降過來的降將,這樣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分化,瓦解,殲滅這些個反清的勢力。所以清王朝前期對這些個吳三桂們是用高官厚祿拉攏利用。但到康熙王朝的時候,各地的反清勢力基本平定,王朝的統治也要從戰時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而以吳三桂為首的三王卻是帝國的盲區,帝國這些蕃王的領地的賦稅,土地,人民,軍隊都在這三王的。這是中央政府所不能接受的,吳三桂的人生末路也就開始了。
從利益講怎麼比較和清的合作是吳三桂最優的選擇。這是吳三桂的選擇,也是時代大背景的選擇。不論各種演義和影視劇怎麼去評價吳三桂這個人,我只能說他只是時代背景下一種人的縮影。不管他當時選擇的氣候想了什麼,他的結果也是必然的。
-
4 # 披風三俠
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是必然的,原本的吳三桂是死守山海關,無論清軍怎麼打也不可能過關,可是到後來的一件事,徹底讓他與李自成決裂。吳三桂本就對李自成的招降已經同意,但一場追髒的行動。妻子陳圓圓被李自成的副將霸佔,父親被關入死牢,這誰能忍,都被抄家了,還能合作,然後就是大家熟悉的投降清軍,一起幹掉李自成。所以這樣的話,吳三桂的做法也是普遍的,即使換做是我,我也會這樣做
回覆列表
歷史不容假設。無論如何選擇,誰也不知道哪個最好。但是,他的選擇,確實可以改變歷史的程序,既然歷史都有改變,那也就說不上,哪種選擇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