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火風騷小男護

    任何關係的雙方,要先問兩個問題:

    第一,為什麼

    第二,有什麼

    長話短說,南下印度面臨的問題:

    1.兵士一來一回,軍費開支巨大,再結合朝中有沒有反對意見,民間意見,甚至防備天災人禍

    2.戰必勝,勝必果,打勝了還好說,膠著或是失敗呢?難免導致朝中政治勢力失衡,皇權受損。反抗勢力抬頭,國家威嚴受損,讓周邊小國有所思量,無法形成有效震懾

    3.如果勝了,朝廷對於邊遠地區如何管理和同化又是一個大問題,一個搞不好,就容易養虎為患,到頭來投入的所有資金都徒做嫁衣。如果管理的好,那麼對於朝廷來說有什麼實際作用?那時候,農作物生產遠遠不如關中,江南地區富庶,印度地區也窮困,收不上稅。

    還有很多很多原因,綜上但不限於,攻列印度弊大於利。

  • 2 # 安定郡小書生

    大家好,我是安定郡潛夫。讓潛夫談談自己對此題的一點看法。

    唐朝疆域曾一度北擴到東海,而為何不南下擴張到印度呢。潛夫認為其原因有以下幾點,不足之處還望大家指正。

    ①政治方面:

    唐朝向西、向北擴張,主要目的是打擊遏制遊牧民族的擴張,因為每次遊牧民族的強大就是中原王朝的災難;不向南擴張,因為南方主要為狩獵民族,他們不具備擴張性,對中原王朝沒有威脅。

    ②經濟方面:

    唐朝的經濟還是封建社會的小農經濟,自給自足,沒有對外擴張的需求,不具備擴張性。之所以對北、對西用兵,還有一個目的是保持陸上絲綢之路的暢通,從而促進長安、洛陽等中原經濟的繁榮和大都市的產生;不向南擴張,唐時海上絲路地位遠遠不如陸路,沒有用兵的價值。

    ④軍事方面:

    北方是草原,地形平坦,南方是丘陵,地勢險峻。唐朝對外用兵主要是以騎兵為主,對北平原作戰,機動性強,後勤補給相對難度小;對南山地作戰,機動能力差,後勤補給更加困難。

    ⑤敵人方面:

    北方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遊動性強,沒有穩定根據地,每次中原王朝強大起來,在強大的軍事打擊下,就會遠遁,就造成唐朝能把疆域擴到鹹海的情況;南方狩獵民族靠山靠林生存,居住相對集中,皆有城寨,軍事打擊困難。

    ⑥氣候方面:

    北方是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乾燥少雨,疾病較少,唐帝國士兵適合在此種環境作戰;南方氣候環境複雜,潮溼多雨,瘟疫叢生,士兵不適合此類作戰環境。

    綜上六個方面原因,決定了唐朝的疆域才能向北擴張,不可能向南擴張。

    此為安定郡潛夫一家之言,請大家不吝賜教。

  • 3 # 爆發的小宇宙Max

    唐朝為什麼不南征印度(天竺)?

    就已知的條件,唐疆域雖然西到中亞西亞地區,但是最重要一點是,唐朝兵力的有效控制範圍,有沒有那麼遠?唐朝的軍事力量有沒有進行有效駐紮,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唐朝的平服外邦藩屬小國時,往往因為唐朝的政治文化影響,已經使得西方諸國願意歸服,主動遞交國書,獻禮拜服等等,當然唐朝對不服的小國各種胖揍的能力也是槓槓滴。弄清楚這個原因,我們就對唐朝疆域遠及鹹海這個條件,要在前面加上,沒有實際控制的疆域但歸屬於唐帝國版圖。

    南征印度不可行,我覺得還有一個重要一點,就是吐蕃(控制西藏青海等區域)。吐蕃自有唐以來,其實都未能對其進行真正的管控,打了不少仗,但是吐蕃是個硬骨頭,死扛,搞不下來,就成為南拓天竺之地的bug,你愛與不愛,反正吐蕃就在那裡,要透過雲貴高原過去?算了吧,以現在國家基建能力,這條天路,修的下來都是傳奇。

    好了就是這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莊稼遠遠高過野草時,還需要去鋤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