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前人種樹後人涼
-
2 # 憂鬱之後精神好多了
網上有網友做過評議《中國最難懂十大方言》,網友總結中國方言裡最難懂的排行榜第一是溫州話,第二是廣東話(粵語),第三是福建的是閩南話與蘇州話。接下來依次為上海話、陝西話、長沙話、四川話、山東話、天津話、東北話。而實際是否真切準確,便需大家見仁見智去理解了。
粵語流傳廣泛,而從改革開放開始,人員的流動交匯,其實現在的人很多都能說上幾句簡單的粵語及可聽懂很多粵語的意思。
網友解釋把粵語排在第二的原因是粵語是因它獨特的發音,並且有自己的文字。很多珠三角老中一代包括香港人於開放前幾乎都以粵語為口語甚至很難聽懂普通話,排名中廣東話的難懂指數為9.5。這說明粵語的使用分量與普通話的差別之大。
也有說廣東人很重視保護自己的方言,比如只要有可能,在公共場合如公交車上都會先以粵語播報再以普通話播報。其實,要說明的是也不單只是廣東人很重視保護自己的方言,相信各地也對自己地方方言也很重視以及推廣保護。只要有可能,各地都會盡量使用自己的方言。
閩南話的流傳也不只僅在閩南地區,也早已超過省界和國界、越洋過海。而在外省傳播閩南話最廣的應該是臺灣。在臺灣島上,除了高山族地區外,差不多都通行近於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閩南話。估計語言天賦較差的人,即使在福建待上一輩子可能也都聽不懂閩南話,說閩南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中語言現象最複雜,內部分歧最大的一個方言,說明這閩南話難說難懂的程度(閩南話難懂指數9。)
而僅個人看法與理解,其實哪種方言都是因環境而言。並不是說有真正程度上的難學難懂。而就個人理解講,覺得是閩南話難於粵語才對。大家看電視基本上都會看到香港電視、廣東電視臺的粵語節目,看的時間多了 、長了,尤其聽粵語歌曲,業已跟著粵語的音節都能唱幾首粵語歌,比如beyond、譚詠麟譚校長、劉德華、張學友等的經典歌曲。而回看閩南語歌曲的流傳,個人所瞭解的則似乎覺得沒有粵語歌曲流傳程度之光之大。
尤其更深的理解與感悟是,能不能聽懂、學會這地方方言,首先在於環境因素。當你在一個用普通話即可實現交流互通的環境裡的時候,你便自然而然的不會想著要去學會理解與會講這個地方的語言,這是環境的使然。
環境是關鍵,有心是基礎。不是說嚒,“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當你處在一個完全陌生不能以你的方言且通用的普通話作交流的環境時,且你不得不在這個只有廣東話或閩南話或長沙話等其他方言或者你去到一個陌生缺少華人的國度的環境條件下求生存求生活的時候,相信再怎麼難學難懂的方言,你也會拼了命去學懂、弄懂。否則,你沒法在這地方活沒法在這地方過下去。而時間長了,你應經融入進去了。
而當然,學講和聽懂廣東話、閩南話或其他地方如長沙話,能不能做到滲入精髓出口流利的程度,便的確不排除語言天賦的成因。就像很多人出國留學學習英語般,再怎麼的,你仍然帶著由生而來的口腔鼻音。
-
3 # 使用者98678684403
廣東福建以外的外省人一般都不會去學了,以前有去專門學的人,幾年也好像講不流暢,後面乾脆就不學了,因為其他省進入廣東福建單位和公司就業生活的人,也沒有粵語和閩南語的大環境,南方單位公司都以普通話為通行語,生活社交現在都是用普通話來溝通。廣東客語人都是他講什麼話就跟他講什麼話。五湖四海的人聚在一起普通話比較多人懂,普通話用得比較多!
回覆列表
個人觀點,只要下功夫努力用心去學,不管是粵語還是閩南語都不是難事。舉個粟子,有些人來廣東十幾年了,可還是不會講粵語,為什麼呢?有一方面是覺得學了沒多大用處,還有一方面就是認為自己學不來沒有用心去學,最終導致學不會。學語言多聽多說多練,慢慢就會從菜鳥升級到老鳥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