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媛妲

    我們這過年要殺過年豬,打餈粑,掛燈籠,舞龍燈,春節晚會。初一清早家家放開門炮十二個大炮,說的是每個月一個。十二個全響預計全年順利,如有不響第幾個也預示著那一個月可能有不順。放炮後渴早茶包括有米花及很多精美食品,但米花不得少,其它可以隨便點。年初一不掃地,不掛衣服,不做不吉利的事,不講不吉利的話。還有長輩給小輩發紅包,也叫進財。

  • 2 # 科學時空溢動

    無論是必要的習俗還是一定要做的食物,這些其實都已經在改變了,也就是說,曾經必要的,或是一定要的,到了現在,它們的存在也就變得無關緊要了。所以說,要過年,必要的習俗或是一定要做的食物是不存在的。

    當然,如果說曾經的話,那肯定是有的。我們這裡,曾經的習俗是在除夕那晚,每一戶人家都需要擺弄好一個糖果盤,裡面放著一些糖果紅包以及橘子等,然後晚上拿去祠堂那裡放。在祠堂那裡放一個晚上,到了大年初一去給祖先拜年的時候才把它拿回家。這算是一種與祖先共享新年的方式吧,可是現在已經沒人這麼做了,同時也是少了這一步,所以年味也就跟著淡了很多。

    還有一定要做的食物就是粽子跟年糕,年糕的話,很多地方都很類似,但是粽子的話,就我們這地方的比較特別,因為在大家的印象中,粽子都是相對較小的,而我們這裡的粽子,正常的話,足足走五六斤那麼重,一家人(5個)需要吃兩頓才能把它吃完。

    不過過年要做粽子的話,那是有規定的,比如說在半年內,自己家附近或是有親戚過世的話,那粽子跟年糕都是不能做的,所以自己想要吃的話就只能等別人送過來。

  • 3 # 老漢與藥膳

    春節在中國延續已有數千年,已成全民皆慶的傳統大節,每年的農曆新年凝聚著深厚的風習俗和民族文化之慶。舊時從農曆12月23日起就進入“過年"了,一直要延續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始告終,還形成了一套固定程式。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是如何“過年"的。

    農曆臘月廿三,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廿三之夜,家家戶戶要“送灶”、“祭灶”,慶新年由此拉開序幕。晚上每家每戶祀灶神,在貼著灶神像的廚房灶頭上,供酒、果及好魚、好肉。

    臘月廿四,是諸神下界之日。按傳統,各家各戶裡裡外外撣塵掃除,清除一年的積灰,清理平時亂堆的雜物等,展露出清新之貌,像換年的樣子。

    緊接著,家家戶戶開始忙著過年的各方面的緊張張羅。首先是要購買、備足新年所用的各色食品。其次是準備新衣新帽、新鞋。人們在新年中是一定要翻翻“行頭”的。再次是開始買春聯、買年畫、買"門神”,以張貼於門上戶首、樓上樓下。

    除夕終於來到,新年的慶祝也就進入了高潮。各家長幼齊集戶內,即使是遠出在外者,也要儘量在此前歸家與家人一起過年。大家在燈火下團坐一起,同吃“年夜飯”。在年夜飯後,大家圍爐守歲,邊說邊笑,邊吃雜食。雞初鳴、天微明時,各戶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少幼齊向家長拜年,家長向小孩散給年前已準備好的壓歲錢。接著開門放爆炸迎新,鄰里相見互道新禧。

    自初一以後各日,是親戚朋友往還拜年之期。客來多攜禮品,互道祝福。

    到了十五元宵節,是時月滿,正好合團團圓圓之意。此日每家必吃“元宵”,即湯圓,也是取團圓、吉利之義。元宵之盛還在於“燈”,所以又名“燈節”。家家戶戶、各店各鋪懸燈門前,寺廟、園林、廣場等公共處所,更是大張燈綵。燈綵造型五花八門,有各色花燈,各種植物燈、動物燈、人物燈、故事燈等,還燃放花筒煙火。

    在即將到來的黎明晨曦中。這一年的春節之慶落下帷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燒烤店關於喝酒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