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週末戶外家
-
2 # 二魚說
1.那群撞針的哥們估計堅持不到那個時候了。
2.地球就快解體了,再接近就是極限了。
3.地球不是朝木星飛,而是切著木星外圈飛。兩個星球之間最近距離差不多也就那時候了。
-
3 # 思之狂飆
流浪地球電影最後,為了拯救地球上的35億人,引爆了空間站。在這之前,聯合政府已經做出決定,放棄地球上的35億人,儲存空間站。聯合政府已經宣告地球是無可挽回了的,而最終引爆空站卻拯救了地球。雖然電影沒有明說,這也說明聯合政府是撒謊了,或者是決策失誤了。這樣的劇情設計是電影裡埋下的一條暗線。
在流浪地球裡,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放棄35億人了。第一次放棄35億人的劇情很有中國特色,看電影裡的細節,南半球的人移民到北半球,北半球的人抽籤決定生死。做為華人我們都很熟悉,這不就是我們計生國策的翻版嗎。電影裡沒有說,南半球的人需不需要抽籤。根據經驗多半不需要,南半球人口不多,而且也未必能像華人那樣坦然接受。實際上,中國的少數民族是不需要計劃生育的。
流浪地球電影裡,聯合政府建了一萬座發動機、一萬個35萬人口的地下城市,很有社會主義朋克風。可以參照蘇聯政府千篇一律的城市規劃。前蘇聯的一部喜劇電影《命運的捉弄》就描述了這樣的細節,家住莫斯科的男主人在列寧格勒竟然找到名字一模一樣的街道和自己住房,連鑰匙也是相同的。當然現在前蘇聯在西伯利亞規劃的眾多城市都在一個個的廢棄了。
建了一萬座城市,每座都是35萬人?貌視沒有迭代升級,沒有出現2.0版本、3.0版本。另外,所有的地下城市都是建在陸地上的,應該都是地球冰凍以前建的。地球冰封以後好像就沒有搞過建設,其實冰凍以後原先的海底也是可以修建發動機的。電影裡的這些細節,有些像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發展停滯。
當然了,如果立足於流浪地球時代科學也在不斷進步,經濟社會也在不斷地向前發展,那麼第一次放棄35億人,實行的抽籤,其實是沒有必要的。有人才會有建設者,換個思路想,不抽籤的話,地球上可能己經建設了兩萬座發動機、兩萬座地下城。有人可能會說,劇情設定的,來不及建。其實電影裡,空間站的宇航員休眠倉,也能在地球上大量使用。35億人處於休眠狀態,佔不了多少地方、耗費不了多少資源。
影片中,劉培強、劉啟兩人父子反目,十幾年來都在承受第一次抽籤帶來的傷害。
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隨著電影劇情進展,暴露出聯合政府決定放棄地球儲存空間站,他們又一次決定放棄35億人。而這一次,劉培強沒有尊從聯合政府的命令。他說“沒有人的文明,將毫無意義。”
在父子和解之際,這位父親駕駛空間站衝向木星,從而拯救了地球。這也是對第一次抽籤無所作為的心靈救贖。這個劇情,也暗示了聯合政府撒謊者的面目。
在歷史上,有一些不得已,並非就是真的不得已。南宋二年,為阻金兵南下,扒開黃河。民國時,為阻日軍,在花園口又上演了一次。這兩次以水代兵,其實都沒有起到作用,我們會認為這是不得已嗎。三年自然災害餓死人,真是不可避免嗎。為什麼58、59年出口的糧食為建國以來最多呢。
美華人拍《2012》,電影劇情是政府和富人私自建設方舟,拋棄窮人逃避世界末日,赤裸裸的打美國政府的臉。華人拍災難片當然不能這麼直白,所以流浪地球埋了一圈暗線,在最後把聯合政府的“方舟”空間站給炸了。
不炸,怎麼能體現這句話的分量。“沒有人的文明,將毫無意義。”
相關內容
- 《流浪地球》中最後利用空間站引爆木星,而沒有選擇留下種子,真的對嗎?
- 《流浪地球》中,為什麼吳京不直接開著空間站去點燃木星,還要地球上的人折騰一番再去呢?
- 看完《流浪地球》有個疑問,點燃木星後為何不是整個木星全部燃燒?
- 《流浪地球》裡面大氣被木星吸走,然後自救後,大氣層會不會再生?
- 《流浪地球》地球逃離木星那一刻為什麼還能看見完好的木星?木星不是已經被點燃了嗎?
- 《流浪地球》中吳京為什麼去撞火柱而不是木星?
- 《流浪地球》裡地球上的氧氣和木星的氫氣結合,爆炸之後會不會把木星點燃變成一顆恆星?
- 《流浪地球》中,地球到木星時,把火停一下讓地球走到木星,再開火不行嗎?
- 《流浪地球》裡空間站毀了,休眠倉流放了,那聯合國在哪裡呢?
- 《流浪地球》中用木星給地球加速,在現實中可以實現嗎?對此你怎麼看?
科幻片不要當科普片看,這是誤區。
不過你非要個解釋:如果再飛5000公里,
第一 引力太大,就算爆炸也掙脫不開。
第二 此時離木星太近了,爆炸對地球的傷害會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