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月色

    "給我衝"這是近代影視劇中對某舊式軍隊做法的呈現。在古代因為言語的緣故,往往不會說得這麼直白。這個問題想說的是,在古代為什麼士兵明知會死在將官督促下,還要往前衝。那是因為軍隊(好的軍隊)有鐵的紀律,在鐵的紀律面前就沒有什麼不可戰勝的困難。

    這當中能達到這一效果,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紀律約束,軍功賞賜等等。比如令旗,歷朝歷代的都制定了嚴苛的令旗軍規——令旗傾倒者,斬首;誤解命令者,斬首;令旗丟失或被敵人奪去,全隊斬首……如果沒有這些,一支軍隊將極速退化。舉例說明:

    在十七世紀的東亞,滿洲八旗是一支橫行天下的無敵之師,鬥明朝,平北韓,戰沙俄,一統中華,可以說是古代中國軍事最後的輝煌!

    客觀地講,這支軍隊的裝備則相對低劣,但他的尚武精神和士氣卻是最出色的,這當中也離不開嚴格的軍紀,尤其是相當科學合理的八旗制度——“以旗統軍,以旗統民”,是掌管行政、經濟、和家族組織。八旗兵丁“出則為兵,如則為民”,平時耕獵,戰時出征。出征時要自備馬匹、器械、糧草;俘獲掠來的財物按軍功分配。戰死撫卹、軍功賞賜都極為豐厚!正因此,將士才能在沙場用命!

    八旗到了後來,在佔領中原以後迅速蛻化,軍紀松馳,到17世紀下半葉,這支軍隊基本變成了一群無用的草包,包括與蒙古葛爾丹作戰等重大戰役基本都是由漢綠營軍承擔。

  • 2 # 江南俗士1972

    冷兵器時代的古代,打仗基本就是接觸戰,作戰雙方不管勝負,都有不少死傷,所謂殺敵一萬、自損八千,說的就是這種普遍現象。至於像戚家軍1:100的戰損比,屬於特例中的特例。因此,士兵往前衝,淪為“炮灰”的機率極大。但為什麼這些炮灰,明知九死一生,還會聽從軍官們的指揮向前衝呢?個人猜測,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古代人自我生命意識不強。貪生怕死乃人之本能,但在古代,對生命的尊重和珍惜遠遠不如今天。在統治者眼裡,普通士兵就是他實現戰爭目的的工具而已,相比戰馬、刀槍、弓箭等,士兵不過是會說話的武器而已,而且士兵本人也在這種社會文化的潛移默化之下,默認了自己炮灰的命運。打個比方,今天大家都認為人人生而平等,但在古代,人分三六九等才是社會共識。對於生命,古今也有很大的差別,因此不能用今人的三觀去看待古人。

    第二個原因,環境的感染。人都不可避免收到環境的影響,比如,談戀愛需要花前月下,考試、比賽前需要動員鼓勁……。在一定的環境下,人會不由自主強化某方面的衝動,而淡化其它方面的考慮。戰場是氣氛最鮮明、最強烈的環境,人處在戰場,不由自主會熱血沸騰,殺心頓起,對生死的考慮會比平時弱化許多。

    第三個原因,可能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軍法伺候。軍令如山、軍法無情。戰場上,誰敢違令不聽,死路一條。向前衝雖然九死一生,但不聽命令,十死無生。在這種情況下,稍有理智的人都會選擇後者,畢竟向前衝還有立功受獎、加官晉爵的一絲可能。

    當然,如果戰場不利,本方全面潰敗,這時候將軍再怎麼命令士兵都沒卵用。意志垮了,法不責眾,樹倒猢猻散、兵敗如山倒。作為軍官,就不要硬扛了,還是跟著大部隊腳底抹油溜之大吉吧!

  • 3 # user9314716795833

    不僅是古時作戰,即使現代戰爭,當衝鋒號起,戰士都會望前衝的,這是戰士的使命,否則戰士一詞就會消失!人是有血性的,各人血性的程度又有區別,有的人天生就有一股英雄氣慨,無論在什麼樣的險地,悠然自得,一種無所謂的樣子,這類人在戰爭中往往身先士足,都是戰爭的排頭兵,也稱死士,衝鋒陷陣有著極大的榮譽感,死對他們又有何懼呢!但是不是所有計程車兵都一樣的,血性較弱的人,衝起來是有顧及的,他們往往拖在後面,如果戰場對自己有利,也會嗷嗷叫的望上衝,如果不利的話逃跑,當降兵變的比什麼多快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好的全威力步槍是哪一把?(發射7.62x51mm NATO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