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吐谷渾在歷史上比一般的正統王朝存在都長?史書似乎記載不多?

12
回覆列表
  • 1 # 久違的亮哥

    吐谷渾的祖先是中國歷史上的東胡。“東胡”這一稱謂最早出現在《周逸書》裡,有“東胡黃羆”“正北(有)匈奴……東胡”這樣的記載。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東胡已經成了北方一支重要的少數民族力量,先後與晉、趙、燕等國爭奪領土。

    匈奴和東胡之間原本有一千里的無人區,是為雙方的緩衝區,稱之為“棄地”。東胡希望佔有這塊無人區。這下激怒了匈奴,於是大舉進攻東胡,東胡倉促迎戰,後果是全線潰敗。戰敗後,東胡分為兩支,分別逃到了烏桓山(在今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西北)和鮮卑山(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西)。

    我們今天說的吐谷渾,就是逃到鮮卑山的這一支東胡的後裔。

    鮮卑壯大

    鮮卑這個稱謂在《史記》之前都沒有出現過,直到東漢才見諸史冊並與中原發生交往。

    東漢初期,鮮卑經常被匈奴脅迫著一起騷擾大漢的北部邊境。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南匈奴歸附漢帝國。北匈奴被東漢中央政府擊敗後遁往更遠的北方,鮮卑乘機佔領匈奴原來的領地,並收留了大批匈奴遺留下來的人口,隨即逐漸強大。此後鮮卑憑藉騎兵優勢,連續多年騷擾東漢北部邊境,因其進攻總是“來如飛鳥,去如絕弦”,東漢政權也無可奈何。

    但這種強人政治並不牢靠,鮮卑各族組成的鬆散聯盟也迅速瓦解了。此後鮮卑分解為步度根集團、被稱為“小種鮮卑”的柯比能集團、東部鮮卑。

    兄弟翻臉

    此後,東部鮮卑裡宇文部、段部和慕容部漸次興起。

    曹魏初年,慕容部首領莫護跋率領部族向東南移動,進入遼西。莫護跋死後傳位於兒子慕容涉歸。涉歸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嫡子慕容廆,一個就是庶出的吐谷渾。兩個兄弟大概劃分了一下牧場,結果一次放牧時,雙方的馬撕咬了起來,慕容廆就把大哥喊來罵了一頓,吐谷渾一氣之下就帶領自己手下的1700戶人一路西遷,最遠到達枹罕(今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並通過多年作戰征服當地的羌人後,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吐谷渾死後,長子吐延繼位。結果吐延被昂城(今四川阿壩)一位羌族酋長刺傷後不幸身亡,死時囑咐其子葉延迅速保衛白蘭(今青海巴隆河流域布蘭山一帶)以鞏固其統治。葉延在沙州(今青海省貴南縣穆克灘一帶)建立慕克川總部,以祖父吐谷渾為其族名,從此,吐谷渾由人名轉為姓氏和族名。

    中興時期

    此後,吐谷渾與建都榆中的西秦通婚,首領視連被封為白蘭王。到樹洛幹為首領時,吐谷渾國力再度強盛,率部落數千家奔慕賀川,自稱大單于、吐谷渾王。

    其時正當十六國割據混亂時期,吐谷渾部得以縱橫甘、青之間,實際控制的區域東至疊川(今甘肅迭部縣東南)、西臨于闐(今新疆和田縣西南)、北接高昌(今新疆吐魯番市東)、南通秦嶺(泛指今青海西傾山東北至洮水通向秦嶺一帶),勢力範圍縱橫千餘里。

    隋朝建立初年,忙著應付北部的突厥和南方的陳朝,西部邊防較為空虛。吐谷渾乘機多次侵擾弘州(今甘肅臨潭)和涼州(甘肅武威),但遭到了隋軍的有力反擊。等到隋文帝滅了陳朝以後,吐谷渾再也沒有勇氣騷擾隋帝國的西部邊界。

    公元608年,隋煬帝發動了對吐谷渾的進攻,並如願擊敗了伏允,設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幾年之後,吐谷渾不僅收復全部失地,還攻打隋朝河右,隋朝郡縣難以抵禦。

    走向滅亡

    唐貞觀九年(635年)六月,唐太宗李世民派左驍衛大將軍段志玄率軍攻擊吐谷渾,唐軍追至青海湖後班師。當年十一月十九日,吐谷渾再次寇擾涼州。

    十二月初三,李世民再次進擊吐谷渾。在接連遭受唐軍一系列致命打擊後,吐谷渾投降,歸附於唐朝,青海全境也被納入了唐朝的版圖。

    唐龍朔三年(663年),吐谷渾被吐蕃所滅,其國王慕容諾曷缽逃到涼州,率數千帳依附大唐帝國。至此,自晉永嘉年間建國的吐谷渾宣告滅亡,歷時350年。

    之後,唐朝政府在今寧夏同心縣附近設定安樂州,以諾曷缽為安樂州刺史,子孫仍世襲青海地號,直至貞元(785年~804年)時為止。此次墓葬發掘中出土墓誌一方,上篆書“大周故慕容府君墓誌”。志文內容顯示,墓主為“大周雲麾將軍守左玉鈐衛大將軍員外接喜王”慕容智。喜王慕容智即諾曷缽第三子,大周則表明喜王生活的年代為武則天統治唐代時期。

    後裔去向

    唐朝後期,吐谷渾族群移居河東,被稱作退渾、吐渾。五代時散處蔚州(今河北蔚縣)等地,曾附屬於沙陀李克用,後又歸附後晉石敬瑭。938年燕雲地區割屬契丹,吐谷渾人又不得不依附於契丹人,後世多同化於漢族或其他民族。

    值得一提的是,吐蕃滅吐谷渾後,仍有一部分吐谷渾人留居故地。9世紀中葉吐蕃崩潰後,吐谷渾人居住在湟水和大通河流域,依險聚居自保。12世紀後,河東的吐谷渾人返回甘青故地,與湟水流域的吐谷渾人聚會。元朝時,被稱作西寧州土人。一些研究者認為,今青海土族即吐谷渾的後裔,此說能否成立,尚待進一步研究。

  • 2 # Ilove343

    吐谷渾未能像高句麗、西夏,甚至南詔,對中原做成麻煩,從興起到滅亡,所以存在感低。

    吐谷渾本為鮮卑慕容氏一支,西晉時由首領吐谷渾率領西遷青海,遂以名族,國亦稱焉。西北諸羌稱之為「阿柴虜」,吐蕃稱之為「阿柴」(A-zha)。唐後期語訛為「退渾」、「吐渾」。有城廓不居,隨逐水草,氈帳為室,肉酪為糧。官有長史、司馬、將軍、王公、僕射、尚書、郎中,都是仰慕華風而命名。青海周八九百里,中有小島,至冬冰合,放牝馬島上,明年生駒,號稱龍種。

    591年,隋以光化公主妻其王。609年隋取其地,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隋末復其故地。唐初,屢行寇掠,拘押唐朝使節。貞觀九年(635年)詔李靖討擊,可汗伏允兵敗自殺。伏允子順、順子諾曷缽相繼為可汗,均受唐冊封。十四年,諾曷缽入朝,請婚,唐以宗室女弘化公主妻之。高宗時,與吐蕃相攻伐,敗,地入吐蕃。唐徙諾曷缽於靈州,為置安樂州(今寧夏韋州),拜刺史。安史亂後,吐蕃取安樂州,其殘部徙朔方(今內蒙古白城子)、河東(今山西)。其大姓有慕容、拓跋、赫連等。懿宗時,有代北首領赫連鐸,參與討龐勳,後為李克用所破。五代時吐谷渾衰,後不復見。

  • 3 # 車騎校尉

    吐谷渾早先是鮮卑族的一支。早年鮮卑族也是居住在東北地區白山黑水之間,因歷史原因,其中一支離開東北地區,經過長途跋涉來到青海甘肅一帶居住,後來也成為強悍的部族,但和鮮卑,匈奴,羯,氐,羌大族相比,依舊比較弱小。而“五胡亂華"期間,參與的大小部族有十幾個,但是大族在取得政權後除了和南方的東晉開戰外,對這些小族同樣不手軟,所以這些小族不可能問鼎中原,也無法引影中國的歷史。

    同時,唐朝建立後,這些部族對大唐邊境進行了騷擾,所以唐朝對突厥,高句麗,契丹,土谷渾這些部族都進行了征討。當年對突厥和吐谷渾進行征討的就是唐朝大將李靖,李靖在唐朝是軍神一級的人物,也是凌煙閣的功臣之一。遇見如此軍神,突厥都無法抵抗,何況是土谷渾呢?最後土谷渾的部族大部被消滅,剩餘全部內附,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如今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中的土族,多少和歷史上的土谷渾有些聯絡,但也不是非常大了。

  • 4 # 南康阿明

    蠻夷之地非我漢族非正統不入某些人的法眼,可悲!我是歷史學家的話,寫中國歷史會根據中國近代疆域歷史上出現的各個國家(或朝代,有人說中國歷史只有朝代?)按年代逐一介紹,不任國家大小。我只是歷史愛好者,對夜郎國、渤海國等感興趣,但可見資料要麼少,要麼根本就沒有。歷史不是任人裝扮的花瓶,歷史是過往的事實,期待真正的具有大歷史觀的中國歷史!

  • 5 # 舊書齋

    如果從遼東鮮卑慕容氏貴族西遷至河惶之地算起,吐谷渾的建國時間已經長達三百年,正如題主所說,存在時間要比很多正統王朝都要長。但從吐谷渾的歷史上看,吐谷渾即使全盛時期,也不過涵蓋了青海省北部,甘肅省東部,四川省西北部而已,國家並不大,勢力也不算太強。對於這樣一個重量級的地方性政權而言,中原王朝關注度不是很高。其原因無非是核心利益問題。

    第一,吐谷渾建國時候,中原正處於混亂時期。

    在這種情況下,吐谷渾的核心利益是保證鮮卑族後人的生存,而這時候的青海地區,長達千年都是羌人的樂園,羌人勇猛彪悍,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影響到河西走廊的安全,因為路途遙遠,西漢對羌人沒有什麼辦法,名將趙充國也只能保證西羌臣服,不再騷擾河西走廊而已。而到了東漢,西羌成為東漢心腹大患,東漢和羌人纏鬥百年,耗資無數,這才平定。

    羌人彪悍也讓鮮卑族後人非常頭疼,鮮卑族也同樣彪悍,兩族人纏鬥中融合,終於穩定了吐谷渾的國土,最終完成建國目標。

    而中原王朝,這時候的核心利益是爭奪中原的統治權。除了前涼,後涼、西涼這三個以河西走廊為核心的政權和吐谷渾摩擦不斷以外,中原其他王朝對於吐谷渾的存在視而不見。

    第二,中原王朝和吐谷渾的利益碰撞

    對於吐谷渾建國以及建國過程,史料雖然有,但都不多。但當中原歸於隋朝,而吐谷渾也逐漸強大,雙方出現了利益碰撞,這時候,中原王朝才開始著力瞭解吐谷渾。

    中原王朝和吐谷渾的利益碰撞主要落在河西走廊。

    對於吐谷渾來說,吐谷渾佔據河惶之地,控制祁連山脈,對河西走廊居高臨下,可以在長達數千裡的戰線上任意進攻。

    而對於中原王朝而言,中原王朝的士兵不得不從河西走廊出發,爬上海拔四千米的高原,在惡劣的氣候和複雜的地形中,和彪悍的吐谷渾大戰。

    但核心利益不容的任何侵犯,因此,隋朝滅亡過吐谷渾,唐朝滅亡過吐谷渾,吐蕃想要進攻河西走廊,也必須用吐谷渾領土作為跳板,最終也將吐谷渾滅亡。屢次滅亡的吐谷渾就此煙消雲散。

    第三,中原王朝沒心思在意吐谷渾

    對於外部勢力,中原王朝的態度是,強大而且觸犯中原王朝核心利益的對手,關注的就多,各種史料就會豐富。而對於這種屢次被滅的小勢力,中原王朝沒有太大興趣。

    在吐谷渾存在的時候,中原王朝的主要對手是北方的柔然和突厥。吐谷渾滅亡後,中原王朝最主要的對手是北方的突厥回鶻,西方的吐蕃。這些政權全都對中原有極大威脅。中原王朝對付這些強敵尚且對付不過來,更沒有興趣關注已經毫無危險性,並且已經消失的吐谷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