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和名字無關的中二

    只能說日本抓機會抓得好,日本選擇甲午戰爭的機會,是故意選在慈禧六十大壽的時間點上的。

    這個是有幾個原因的。

    慈禧六十大壽,大清注意力在這個事件上,對於其他的事情就沒有那麼關注;

    祝壽自然是喜慶,這個時候,前期就算有人看出了一些問題,也不敢報,也不敢動,萬一惹出大事,攪亂了大壽,這個責任誰承擔。

    頤和園是慈禧為自己大壽準備的,用的是北洋水師的軍費銀子。使得北洋水師數年沒有船、炮購進。然而一旦慈禧過完大壽,頤和園也修好了,那麼北洋水師的軍費至少不會被挪用得這麼厲害,不會說打仗連炮彈都沒有的情況。這樣一來,北洋水師慢慢的就會恢復一些元氣和實力。說不定就緩過來了,所以乘著大壽的時間,北洋最虛弱的時候,用兵才是最好的時候。

  • 2 # 陳悅漫步海邊

    有關甲午戰爭的問題問海研會就對了,陳悅來解答。

    甲午戰爭爆發的1894年,剛好遇到了大清王朝慈禧皇太后的六十歲生日,從目前能夠掌握到的史料來看,這二者之間只是一場巧合,日本決策層並不是特意挑了這個時間點來給慈禧老佛爺添堵,也不存在所謂日本人利用大清王朝舉辦萬壽盛典的檔口發動戰爭的謀略。

    日本人之所以會在1894年發動甲午戰爭,遠因是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就始終堅持對北韓、中國的擴張戰略,一直在做這方面的準備,無論陸軍、海軍實力還是情報工作等各方面的準備,在進入19世紀90年代時,都已經非常充分。

    近因來說,之所以在1894年爆發戰爭。日本一方面是感受到了來自俄羅斯的壓力,自從俄國王太子尼古拉在日本大津遇刺後,日本對俄國的警惕心和戒備心日益提高,而俄羅斯也加快修建溝通歐洲和遠東的西伯利亞鐵路,以及營建海參崴軍港,一旦西伯利亞鐵路修通、海參崴軍港建成,俄國就可以快速向遠東集結陸軍、運送補給,也可以在遠東駐紮一支規模較大的海軍艦隊,一旦這個局面形成,日本在東亞的擴張戰略勢必會受到遏制。所以日本要對中國、北韓動手,最關鍵的時機就是要搶在俄華人還沒有全面進入遠東之前。

    另一方面,恰好在1894年春天,北韓親日派政治人物金玉均在中國上海被北韓王朝派出的刺客殺死,之後雙方又不顧日本的主張,清王朝把金玉均的屍體移交給北韓王朝,北韓王朝則對其進行大卸八塊的凌遲處理,這一情況讓日本大受刺激,日本國內也激起了針對北韓、中國的新一波敵愾心。而恰恰就這這年春天,北韓又發生東學農民起義,清王朝應北韓的請求派兵入朝,給了日本人挑起事端的機會。

    在上述這些多重因素作用下,日本最終在1894年6月決定對北韓、中國發動戰爭。

    需要一提的是,和現代的妖魔化描述截然不同的是,事實上慈禧太后六十大壽的慶祝可以理解為是清王朝的一次國家典禮,而鋪張的規模其實是比照參考了乾隆朝的祖制。另外在感覺到中日關係趨緊後,實際上慈禧太后是自己下令,要求大幅縮減壽慶的規模,這些情況在史料中都是有明確記錄的,只是現代經常被有選擇地忽視。

    到了甲午戰爭事實上爆發後,慈禧還曾下令,將因頤和園工程報銷而湊齊的海軍鉅款全部撥交北洋大臣李鴻章,用於購買軍艦和槍炮。(因頤和園工程而湊齊的海軍鉅款,本質上是各省以海軍建設名義而向中央報效的資金,當時慈禧太后指示既然是以建設海軍名義報效,就不能直接動用,而是將這筆錢存到銀行、企業生息,以利息貼補頤和園工程,本金則不準動用。甲午戰爭爆發後,慈禧下令將本金全部提出用於購買海軍軍火)

    作為題外話,慈禧60壽誕遇到了甲午戰爭,往前的50大壽又在中法戰爭時期,40壽誕則是遇到了日本侵略臺灣,30生日則是在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和捻軍戰爭的硝煙中度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兒園教師如何透過有效對話解決與家長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