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賦珺

    據《宋代經濟史》(以及《北宋中期耕地面積及其空間分佈格局重建》)計算,北宋熙寧末年(約在1077年)全國墾田面積達到了7.2億畝(宋代1畝≈0.876今畝),面積和畝產都遠超前代。宋真宗時,從越南一帶引進了耐旱、高產的占城稻,在江淮地區推廣種植。大幅度提高了中國水稻及糧食總產量。北宋,南方耕地面積佔全國耕地總面積將近60%,到南宋,終於形成“蘇湖熟,天下足。 國家根本,仰給東南”的局面。

    另外,稻穀產量增長,從漕運資料也可見一斑:唐天寶年間漕運稻米250萬石,大中(唐宣宗,847-860年)年間1407846石,當然藩鎮跋扈,課稅懈怠,不按國家定量納糧是導致數量下降的主因之一。南宋雖偏居一隅,而漕運稻米已達600萬石(《能改齋漫錄》)。糧食增產,隨之而來的就是人口增長,以及商品經濟,包括飲食業進一步發展。

    兩宋商業登峰造極,較盛世大唐更見繁榮。唐代施行的坊市分割槽制度徹底被顛覆,居民區同市肆相混,宵禁也取消,有些店鋪通宵營業。買賣晝夜不絕,無論風雪,行人如織。龍津觀夜市,燈火亦煌煌。夜市一直喧鬧到夜半三更,不等將將安靜片刻,四更時分,山寺鳴鐘,街上有人報曉,早市又開張了。

    有人拿北宋汴京人口密度同今天北上廣深對比,結果發現汴梁堪比2010年的北京老城區。且不論這次比較精確性如何,至少提供了具象化的類比,結合《清明上河圖》或《東京夢華錄》,很容易能夠想象到當時人口如此稠密的大宋都城,其飲食業的需求和發達程度。

    北宋汴梁城一些油餅店能添置到五十多座烤爐,買餅的大排長龍,每日售餅無算。蒸餅、糖餅、門油、菊花、寬焦、側厚、髓餅……帶餡兒的麵食更受歡迎,南宋臨安,處處張羅包子,水晶包兒、筍肉包兒、蝦魚包兒、江魚包兒、蟹肉包兒、鵝鴨包兒。小時候讀舊小說,見某人遠行前“帶上些饅頭作點心”覺得條件艱苦,饅頭怎麼作點心,噎死?其實這一時期的饅頭是有餡兒的。背上一葫蘆黃酒,一口袋皮薄肚大的肉饅頭,西風古道,策馬徐行,吃得滿嘴流油,路上偶爾劫個色什麼的,似乎是很棒的旅行呢。

  • 2 # 亮廚美食

    兩宋時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以及科技最繁榮富裕的時代。兩宋首都都是人口過百萬的城市,人口超過二十萬的有六個城市,“京城資產百萬者至多,十萬而上,比比皆是”。食材方面,水稻、小麥、各種家畜家禽的種類基本定型,與今天無二。在這種環境下,美食文化得到快速發展。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

    宋朝發明了幾個標誌菜:

    1、火鍋

    2、火腿

    3、東坡肉

    4、豆芽

    5、爆米花

    娛樂有看雜劇、聽話本、相撲、蹴鞠

  • 3 # 流年往史

    在宋朝時期,總體來說百姓還是生活富庶,家家安居樂業的。從清明上河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汴京的繁華與昌盛。

    當時的人們普遍是一日三餐的,當然混吃等死不事生產等著政府救助的人員就不一定了呢。在飲食文化方面也是頗具特色,與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菜式增加,花樣兒也百出。比如我們今天吃的火腿,火鍋,包子,豆芽菜,爆米花等等都是發源於宋代的。還有餃子,麵條,元宵,油條等等,估計現代人穿越回宋代,走在大街上,抬頭一看蘭州拉麵,是不是感覺很親切呢,別急還有更爽的呢,點個外賣還可以叫份揚州炒飯,是不是很溜吶。

    清涼飲料也是很火爆啊,有甜豆湯,豆兒水,梅子水,姜蜜水,木瓜汁,梅花酒,椰子酒等等層出不窮。估計那個時代王姓族人混的都挺好的,還沒有到推車小車在街頭賣涼茶的地步。不然也就沒有現在王老吉與加多寶的世紀之爭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解析如何入手雷克薩斯ES200和2019款奧迪A4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