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一個俗人的追求

    淺說遊記

    翻開書刊、雜誌各類遊記遍佈在大大小小的各個角落呼之欲出,很多遊記形如流水作業,吃喝拉撒睡面面俱到,還有的遊記如風景名勝古蹟的說明書,一五一十地翻印歷史,好象每個遊人都揹著沉重的歷史,步履蹣跚的行走在崎嶇的歷史小路上。我倍感奇怪:他們是在講演自然還是在背誦歷史。

      遊記之所以稱之為遊記,他體現在遊和記二個方面,一篇好的遊記中游和記二個方面相互依存相互關係缺一不可。

      遊:是指以遊人的線路,時間和空間為線索,隨遊人的腳步,如流動的指標,一步一個腳印的描繪遊人在流動過程中,雙眼所看到具體物象在大腦裡形成連續的影象,如果有人把這連動的影像稱之為遊記,那可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我們的眼神兒再好,也不可能與攝像機裡的風光精緻、逼真相比較,我把這種所謂的遊記稱之為風光片,他只是表現出純自然而然的東西,純屬是風光說明書。

      自然世界何止萬物,任何自然物沒有人的存在,就會失去光澤,遊記也符合此理。在一篇遊記之中無人格化的山水,也就是說無我的遊記,也是一篇不完美的文章。遊人在遊山玩水流動過程中,人的心靈因物象的美麗,心靈也在顛簸、抖動,描寫遊人在遊玩欣賞風景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換句話說:山水能體現出一種人文的自然美感,我稱之為“記”,如果一篇遊記滿紙的感嘆之言,又會有失偏頗。

      人不是對立於自然界而獨立存在的主體,人和自然界兩者有著不可分離的密切關係,人從空寂、渺冥的自然中來.又會迴歸空寂、渺冥的自然中去。有靈性的遊人的精神無時無刻不和寥廓的宇宙相感應,他們一邊觀永珍于山水風光之中,一邊飲吸無窮於自我,使“萬物皆備於我”,透過神妙無窮的文筆,藉助客體山林形象,述說、表達遊人的心緒、意念,所謂“物我皆忘”,幽深靜穆到達奇絕夢幻的“天人合一”境遇。

      劉勰說:“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遊記之中的上品,就要符合上面的原則。遊人仰觀俯瞰參與自然律動無際的節奏,以流盼的目光寧靜地、和悅地面對穹蒼,深入其間,動用神來之筆和充滿思辨的智慧與意念的魅力,描述自然場景以備我用,寄託遊人的靈性和意願。

      遊人遨遊三山五嶽解衣入海,靜觀悟道,進入出神入化的境地,山川風雲經遊人筆耕變得聰慧、睿智,山川風雲已經不是無情物,他沾染上游人的情緒、意念的變化。遊人的心靈因山川的存在得到某種渲洩。山耶我耶?我耶山耶?我與自然,自然與 我融為一體,山川因我而生動,我因山川而空靈。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米芾寫山,藐視法則,目空一切,他那滃溟雲山,究竟是山還他自己的化身呢?“情景交融”是遊記的最高境界。物化的山川轉化為既有廣泛的外延性又有濃郁抒情品質和個人的特徵,進入一種心象的表現:遠離塵囂空靈超逸的境遇:

    色彩豔麗的茅舍,我持杯獨飲清茶;

      造型奇崛的山石,我正襟危坐後面;

    線條流暢的小溪,我題詩流芳千古;

    空谷幽深的古徑,我是路邊老榕樹;

      撲朔迷離的白雲,我是最靚的一朵;

      我正一步步走向深邃、走向幽寂、走向心馳神往的夢幻。在森森穆穆的山川之中,投影出我貪求精神的永恆性。

      人生在世,境遇的順逆、志趣的得失,相去何止天壤,一個人一生命運的拋弄,又可以讓你上天入地。當你愉悅時,當你悲哀時走向自然,面對變幻莫測的自然,每個人總會因感而心情各殊,寄情于山水之間,用你的筆寫出寵辱兩忘的遊記。

    看山水波瀾壯闊,寫出我心飛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開一個飾品店,貨源、裝修、陳列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