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汐於子

    氣數是一種氣運,就想人一般,有時長,明朝滅亡也可以如此說來。

    說巧不巧明末的遇上了小冰河時期,北方大地是天災不絕,還有大規模的鼠疫。這樣一來使農民起義的規模越來越大,使農民起義軍擁有了源源不斷的兵源,最後明亡於農民起義者李自成之手。

    詭異的是小冰河時期帶來的大規模天災還有鼠疫,在清軍入關以後的順治元年開始平息,自順治二年以後,北方可以說是風調雨順,小冰河時期正式過去。所以說氣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再提一句歷朝歷代大一統的國家好像沒有跨過300年大關的。

  • 2 # 漢軍將至

    王朝氣數已盡,就是指一個王朝本身的問題已經不能透過改革能治好的,只有革命才能解決問題。

    西漢,土地集中在少數地主豪強手裡,大量的失地農民成為了流民,王莽的解決方法就是土地國有,分田到戶,於是地主豪強起來反對,而失地農民沒有獲得土地,認為受到了欺騙,於是兩個對立的階級共同啟事反對王莽,王莽成為了西漢問題的替罪羊。隨著革命的進行,人口壓力得到緩解,土地問題一下子得到緩解了,但東漢並沒有徹底解決土地問題,兩百年年後,再次暴露出來。土地是漢朝的氣數。

    明朝,財富過度集中在宗室,士人,商人手裡,而這些人又幾乎不納稅或者只交很少很少的稅,國家無事還可以混下去,當國家有事時,財政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沒有話事權的農民就成為了犧牲品。財政稅務是明朝的氣數。

    既然知道問題在那,為什麼解決不了呢?那就要搞清楚,政府權利的根源在那裡。宋朝皇帝,問司馬光,王安石改革,確實對百姓有利,你們為什麼要反對呢?司馬光回答說,陛下是與讀書人共天下,不是與那些百姓共天下。

    明朝計程車人是商人培養起來的,尤其江南一帶,最為突出,士人也自然要為商人說話,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東林黨,而士人又是明朝政府權利的根源,所以張居正也好,魏忠賢也罷,都鬥不過,皇帝也鬥不過。

    當政府權利的根源腐敗敗壞時,這就意味著國家氣數已盡了。

  • 3 # 許多謙0768

    從字面上來看,氣數是指一個人或者一個國家的運勢過程,按照命運論國家與人一樣都由運氣在主宰盛衰,其中運就是指天干,氣指的是地支,結合起來就叫運氣,運氣主要依賴大運地支為主,大運每十年執行轉變一次所包含的禍福吉凶也會隨著轉變,地支是大運的主宰,而運是地支的衍生品,所以氣數代表人或者國家所到達的生命段落的盛衰的象徵,氣數已盡就是到了必然衰落的時期。

    不光明朝,很多朝代都被說過氣數已盡,如《三國演義》第六回說到:“漢東都洛陽,二百餘年,氣數已盡。”。

    從明朝的命運來看也可以說氣數已盡,一是做為一個傳統農耕國家,明朝正好趕上小冰川期,糧食生產受到嚴重打擊;二是每個王朝剛開始的時候各個官員分工合作,權利分散,但是後來權利會越來越集中到某些家族或者集體手裡,官員的關係會越來越複雜,權利會越來越集中,腐敗也就滋生越多還越不易剷除;三是黨爭,東林黨和宦官的爭鬥嚴重削弱了朝廷的掌控力,使明朝當權者忙於內耗。

    這三點結合起來,使的老百姓無法生活,明朝後期史料記載 “今官兵所至,動以打糧為名,劫商賈,搜居積,淫婦女,焚室廬。小民畏兵,甚於畏賊。” ,所以會有李闖王這類的起義軍不斷起義,除了內憂再加上外患,在我看來明朝滅亡主要還是來於內部不團結,內鬥不休,雖然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但很可惜被少數民族打敗了。

    總的來說,明滅亡可以說是氣數已盡,天道會不斷重複國家由簡單到複雜到毀滅的過程,出現賢明的君主就能減速這種過程,出現昏庸的君主這種過程就會加速,歷史上各朝各代都是這樣的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宋茜肖戰李佳琦一人得道雞犬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