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塵415
-
2 # 水木長龍
有一句古哲言:「外無界,內無極」。不同領域研究者,對此哲言有不同的理解解釋。如果讓水木理解,水木覺得,以此語來形容宇宙很是恰當——宇宙之狀,沒有大小可言——宇宙向外探索非常大,大的永遠尋不到邊界;宇宙向內探索又非常小,小的永遠看不到極限(哪怕人類科學家向“夸克”扣門而暫時無法開啟,但並不代表最小的宇宙粒子就是夸克)。
研究者關於多重宇宙的觀點,曾經大致分為四種:串並聯宇宙論,量子意識宇宙論,環層相套宇宙論,螺旋內外兩旋宇宙論。
串並聯宇宙:源於黑白洞理論。多重宇宙如串珠般首尾相連,若黑洞為出口,白洞為入口,進入黑洞的同時又從白洞一邊出來,進入下一個宇宙內。
量子意識宇宙:源於量子力學理論。宇宙由觀察者意識作用而成,隨觀察者意識而改變。觀察者意識狀態的不同,會形成各種不同的宇宙形態。所有宇宙形態都處於“隱模式”狀態,即處於待啟用的疊加態,直至觀察者意識“啟用”隱模式宇宙狀態,導致“隱模式”宇宙的波函式坍縮。
環層相套宇宙:即前面所說的「外無界,內無極」。宇宙層層相套,一層一層,如同洋蔥一般。每一“蔥皮”表面至下一“蔥皮”之間的空間(不包括下一層但包括上一層的“蔥皮”)構成一個宇宙。這樣的多重宇宙有無數層,向外沒有最外層,向內也沒有最內層。
螺旋內外兩旋宇宙:每一種宇宙都呈螺旋型進化演變。即所有的多重宇宙,都沿螺旋形的進化軌道從低階向高階狀態進行演變。沿螺旋向內演變,宇宙進入微觀界態;沿螺旋向外演變,宇宙進入宏觀界態。而微觀界態與宏觀界態,單從宇宙而論,並無本質區別。即表象大小之不同,並不代表其內在本質也一樣。
比如,微觀世界裡的一顆原子,在人類科學有限的水平內,怎能否定其內部不存在同樣豐富多彩的宇宙世界,甚至比我們所在的宏觀宇宙更豐富多彩,蘊藏有更大更多的能量?可以思考一下原子彈的威力,科學以裂變聚變解釋,果真如此嗎?有無可能,未經許可強行挪用了微觀宇宙——原子宇宙——裡的真空能量?果如此,每一次的強行挪用,對微觀宇宙裡的生命都是一次無可估量的大銷燬,豈不哀哉!
有科學家兼哲學家與宇宙探索者曾說過這樣的話,大致意思是:宇宙之形態,並無大小之區分,人類視界造成的假象而已。也就是說,原子的世界,並不一定真的就比我們所定義的宏觀宇宙小,甚至裡面的空間更大,生命種類更多。人類探測不到,說明科技水平尚有限,並不能以“看不到”而認定其不存在,不是嗎?
如果愛因斯坦在後半生能夠明白「大小本無別,宇宙本無宏微之分」的道理,或許也不會帶著“尋找大統一理論”的遺憾離開我們這個世界。
以上即是深入探討分析的宇宙空間之間可能存在的四種關係,或許並不止於此,還有更多的宇宙空間關係,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研究。
-
3 # 鍾銘聊科學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有兩種主流說法,
一種是宇宙大爆炸理論中提到的,在大爆炸之後,空間和時間才誕生,並且空間內在超級短的時間發生大暴脹,連續100次翻倍,也就是變大為原來的2的100次方倍,後來的空間一直在膨脹,一直到現在,目前測得的結果是空間在加速膨脹,因此推算出可能有暗能量的存在。
另外一種說法是空間是一種粒子,這種理論更極致的說法是M理論,認為空間是弦的振動。
回覆列表
宇宙之間,有序於無序並存,時間存乎於自然,即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空間可以無限大,也可以無限小,一時,時空無限遠,一時,時空又無限近,宇宙的奧秘沒人能說得清,一個人就一個看法,你想它是什麼樣,它就是什麼樣,萬法心想生,一切為心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