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70982394489

    校訓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校訓體現了一所學校的辦學傳統,代表著校園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練,是學校歷史和文化的積澱。從古至今,一直如此。

    要說起虎中的校訓,可謂是微言大義了。“正●靜●信●進”四個字,有意思極了——這四個字,不古典,不用典,不貪大,不求詳。實在是不符合各學校校訓喜歡“掉書袋”的傳統啊!別說中學生了,小學生也讀得懂,販夫走卒也能識這幾個方塊字。那麼,虎中為何選取這四個字作為校訓呢?

    首先,看這個“正”字,:《論語》裡有句話說的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釋出命令,人們也會去實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釋出命令,人們也不會服從。所以說“正人先正己”,一個匡正了自我的人,才有去匡正別人的資格。

    再看這“靜”諸葛亮曾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身處紙醉金迷的世間,我們需以淡然看待。“天眼之父”南仁東若屈服於貴州山區險惡的環境條件,又怎會有“天眼”——球面射電望遠鏡出現在祖國大地上?他身處“陋室”卻不迷失自我,面對現實情況的困窘,不逃避,而在精神世界的“桃花源”中,尋找到了幸福與動力來支撐他在人生路上砥礪前行。

    說起“信”,問世間信為何物?倘若把“信”拆開來看,一人、一言便是信,即一個人說的話應遵守誠信。誠信好似人生航船的楫槳,控制著前行的方向,而有一部分人卻丟掉了槳,在社會的大潮中隨波逐流,迷失方向。古有商鞅立木於南門,五十金而樹立變法之信;尾生抱橋苦等,洪水來襲,仍堅守橋下樹立諾言之信;關雲長拒絕上馬金下馬銀樹立忠君之信。孟子云“人無信則不立。”誠信乃做人之本,也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唯有誠信做人,才有立身之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山奈香料什麼味道?